作者: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教授 劉瑞
近年來,消費對我國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進一步增強,消費升級呈現新趨勢。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21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顯示,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1904億元,同比增長23.0%,兩年平均增長4.4%。市場銷售逐步改善,消費升級類商品快速增長,新消費、線上消費也形成新的增長點,帶動了整體消費的回暖。接下來,為了促進我國居民消費持續升級,需要做到擴大供給、增加就業,確保高質量消費,以及政府保駕護航。
擴大供給、增加就業始終是刺激消費需求的根本。消費需求看似是需求管理命題,實則同時也為供給管理命題。因為市場經濟下的需求首先需要貨幣支付能力作保障,其次需要商品和服務供給作對應。只有首先增加有效供給,才能同時增加有效需求。有效供給的增加包含了充分就業和工資收入的增加,這些都會轉化為有效需求。我國在2020年疫情緩解之初,就把推動及時復工復產作為頭等大事,這是十分明智且有效的做法。在2020年疫情持續期間,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無論增長還是下降,始終都保持了高于人均消費支出的水平,這從根本上保障了未來中國居民消費水平的回升和經濟的迅速恢復。
高質量消費才能助推消費升級。消費者擁有消費的主觀能動性和選擇權,所花的每一分錢都是經過主觀價值判斷之后支付的。鋪天蓋地的商業廣告,人們視野中跳動的各種消費信息,也在影響著人們的消費方向和消費類型。面對眼花繚亂的消費樣式,需要將其引導到合乎社會所需要的高質量發展方向。一方面,供給創造需求,另一方面,需求引導供給。我國已經確立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只有將這些發展理念融入到居民消費中,才能實現高質量消費。這需要全國上下齊心協力優化消費結構,從消費需求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其中擴大消費和促進消費升級是激發國內大循環活力的重要途徑,各地各級政府需要積極推動和落實。政府在擴大國內消費規模、促進國內消費升級方面,主要發揮制定好相關刺激政策,維護好消費環境,監督好消費市場,讓市場決定消費資源配置等作用。眼下在擴大消費方面,有些地方政府的做法比較值得借鑒,比如通過發放專用消費券來引導消費指向當地產業制造的產品,促進地方生產和消費,收取一石二鳥之成效。同時,要提供市場準入門檻和服務規則,打擊商業模式中的各種商業欺詐行為。線上經濟是疫情中的受益行業,但卻容易出現商業模式野蠻生長和企業壟斷亂象,因此更需要政府做好市場監管服務工作。
經濟大家談 | 全面準確理解“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內涵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