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李三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數字經濟是全球未來的發展方向”。當今,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成為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這充分體現了我國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的決心。總體而言,我國發展數字經濟具有制度、市場、平臺企業、工業體系和人力資源等多方面優勢。
制度的優越性
一是有助于推動我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中國的制度優勢使得政府能夠在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上大有作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具有規模大、涉及產業廣、所需投資大等特點,高昂的建設成本必然需要企業和民間資本的參與和支持。我國獨有的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有助于組織好各類資本力量參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這為數字經濟生態體系的發展完善奠定了基礎,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
二是有助于形成包容寬松的政策法規體系。當前,政府、企業、民眾對發展數字經濟的認識進一步得到統一,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的政策部署為數字經濟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助力數字經濟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蘊藏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不斷釋放。中國政府對數字經濟一直持包容寬松的監管態度,并在國家戰略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近年來,推進“上云用數賦智”行動、數字化轉型伙伴行動(2020)等政策行動相繼推出,我國發展數字經濟的制度優勢日益凸顯。
廣闊的市場空間
一是市場規模優勢。數字經濟的典型特征是網絡外部性,市場規模越大,越有利于海量數據的產生,也就越有利于數字經濟發展。我國擁有14億人口所形成的強大內需市場,網民規模巨大,強大的國內市場更有利于數字經濟充分發揮降低市場交易成本和協調成本的能力,也將使得市場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二是消費群體優勢。我國數字消費者數量龐大,各種數字應用滲透率都位于世界前列。龐大的消費者群體使得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得以滿足,促使各個數字經濟企業不斷開辟新場景新產品,以滿足消費者獨特且多變的需求。當前,越來越多的中國互聯網公司開始采用獨特的生態戰略,實現線上線下全場景打通,強化與消費者的溝通,通過社會化方式完成更多新產品新服務的生產和提供。
三是消費變革優勢。當前,我國消費升級趨勢強勁,不僅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多樣化的應用場景,也有助于降低企業創新創業的試錯成本。在數字經濟相關的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數字經濟能夠依托海量數字消費者實現快速發展。未來,數字經濟將提供更具創造性的解決方案,直擊消費者痛點,有望實現跨越式發展。
領先的平臺企業
一是市場主體優勢。近年來,中國在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數字經濟核心領域已經培養出了一大批走在世界前列的數字平臺企業,在這些龍頭企業的帶動引領下,一批中小企業得以集聚,同時,在市場和政府的共同推動下,以人才、金融、新型基礎設施、制度等多要素為支撐,形成了一個大的數字產業生態,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帶來積極影響。此外,全球領先的龍頭企業能夠充分發揮國際話語權優勢,深化對外經貿合作與技術交流,通過參與電子商務、移動支付、數字內容等領域的國際規則制定,為更多中國數字經濟企業“走出去”奠定良好的規則基礎。
二是協調配置優勢。在數字經濟時代,我國的互聯網平臺正逐漸成為協調和配置資源的基本經濟組織,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加速器。眾多平臺企業通過打造共創共贏的生態系統,推動整個社會數字化轉型,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可負擔的、世界級的數字基礎設施,促使更多資源實現高效集聚,從而讓整個社會的信息成本大幅度下降,讓更大范圍的協同合作成為可能。一方面,數字經濟能夠依托平臺的組織減少信息不對稱性,避免生產要素多余投入或閑置造成的浪費;另一方面,互聯網平臺能夠通過技術和模式創新打破各類要素投入生產的時間和空間約束,擴大生產要素的資源供給。
完整的工業體系
一是產業優勢。我國已成為制造業大國,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擁有世界上最完備的工業體系,在工業互聯網快速發展的今天,這將為數字經濟的發展帶來更多紅利。例如,借助完整產業鏈的優勢,可以打造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從而為各個產業中數字技術的更新迭代及應用實驗提供便利和成本優勢。
二是技術優勢。信息技術的持續迭代為數字經濟增長增添了全新活力,近年來,我國在5G、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物聯網、區塊鏈、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優勢領域持續形成突破,并加快推進產業化應用,為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與此同時,數字技術突破和融合發展的賦能成效正在快速呈現,“創新紅利”持續釋放,有力地實現了對傳統經濟的滲透補充,并推動傳統經濟轉型升級。
三是后發優勢。我國數字化發展潛力巨大,有利于加快培育數字經濟新增長點,形成數字經濟新動能。我國在數字經濟發展中具有后發優勢。中國不必完全遵循西方國家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順序發展路徑,可以充分發揮后發優勢,實現并聯式跨越式發展,推動產業技術革命,打造中國“智能制造”新模式。
豐富的人力資源
一是人才質量不斷優化。隨著人才強國戰略的深入實施,我國教育體系日益優化,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取得積極進展。近年來,我國人才優勢不斷積累,“勞動力紅利”逐步向“工程師紅利”轉化,為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雄厚的智力資本。此外,我國人才整體素質不斷提高,人才規模不斷擴大,人才流動持續加快,人才隊伍構成更加多元化,政府對各類人才服務、支持和管理的力度也進一步加大,這都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強。當前,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占GDP比重近四成,其增速遠遠超出GDP增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數字經濟正在成為驅動經濟增長、吸納就業的新引擎。與此同時,我國還積極營造有利于人才成長的外部環境,提供研究經費、個人稅收、簽證、戶口、子女教育等優惠便利條件。從全球人才轉移趨勢上來看,來華工作的國際人才日益增多,為提升我國數字經濟國際競爭力奠定了基礎。
經濟大家談 | 全面準確理解“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內涵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