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與發展研究中心教授 張琦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鄉村振興戰略這篇大文章做好,必須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是互促互進的,鄉村振興需要城鄉資源、要素的流動互通,城鄉融合發展亦需要鄉村振興的支持。通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使鄉村與城市之間形成可以產生共鳴的平臺,才能更好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推動鄉村振興、實現城鄉融合發展,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突破。
推動城鄉產業深度融合,實現產業興旺
產業興旺在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中位居首位,是鄉村振興的工作重點。目前城市產業體系相對比較完善,要想推動城鄉產業深度融合,需要從加快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方面入手。
縱向延長農業產業鏈,提升附加值。政府應引導農業經營主體進行農產品深加工,突破農村只能參與最初生產和初加工的限制,打造農產品生產、深加工、衍生品制造一體化產業鏈,進而提升農業附加值,促進農戶增收。同時,根據不斷提高的城鄉居民消費水平和不斷升級的城鄉居民需求,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生產高質量、高端的衍生品,迎合大眾需求的同時進一步延長產業鏈,避免被大升級趨勢淘汰。
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和帶頭人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政府應鼓勵農業龍頭企業進入鄉村。鄉村有企業所需要的特色資源,同樣龍頭企業也可以為鄉村帶來發展所需的資金、人才、技術等資源,從根本上為鄉村經濟注入活力,為城鄉產業融合和鄉村產業興旺提供重要幫助。另一方面,應充分發揮農業帶頭人帶領農民致富增收的作用。農業帶頭人作用不可忽視,在脫貧攻堅時期,懂經營的農業帶頭人帶動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的村莊擺脫貧困的成功事例不在少數。此外,政府還可以鼓勵農業企業或帶頭人探索建設農村合作社、家庭農場、產業園、科技園等示范點。在鄉村,這些示范點可以發揮強大的輻射功能,帶動周邊農民增收致富。
推動農業技術創新,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引進科學技術可以有效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大部分農村資源稀缺,技術水平較低,政府應加大對農業先進技術創新的引導,尤其是應積極推廣城鄉之間的技術交流活動,如鼓勵農業企業定期開展技術指導或宣講活動。與此同時,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及互聯網思維,不斷建立健全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如采取“互聯網+”等模式,促進農業轉型升級;利用電商平臺拓寬銷售渠道,保證農戶增收;運用當代物聯網技術,加快農業智能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農業現代化整體推進。
打造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人才隊伍,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人才是實現新時代城鄉融合發展的生力軍和主力軍,鄉村振興同樣離不開人才這把“金鑰匙”。在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高素質人才隊伍的建設至關重要。
積極引進和吸引人才流入鄉村。近些年來,“綠領”這個詞多次出現在脫貧攻堅領域,許多年輕人在大學畢業后,反哺農村,成為新型農業的帶頭人,為鄉村注入了新的活力。各地應完善農村人才引進政策,健全大學生下鄉政策機制,繼續優化選調生、村官選拔培養模式,鼓勵高校大學生下鄉支教,同時加大返鄉就業大學生的政策補貼力度,為其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還可以給予回鄉創業人才適當的優惠政策,包括免稅、免息貸款等,全面激發其創新創業活力。此外,有一定產業發展基礎的鄉村,也可以通過打造相對良好的就業平臺,吸引農民工和高校畢業生主動返鄉。
加強農民職業素質技能培訓。脫貧攻堅時期,農村義務教育普及工作已經順利完成,鄉村振興時期,在進一步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質量的同時,應當將重點集中于農民職業素質技能培訓。根據不同村莊的具體情況,可以因地制宜采用多樣化的培訓方式,例如派遣農業專家定期到鄉村開展現代農業專業知識技術巡回宣講;舉辦職業技能教學活動,提高農民專業素養和職業技能;組織農民去科技園、產業園等示范點參觀學習;通過互聯網等教育方式培育“職業農民”;等等。
強化鄉村生態建設,實現城鄉共同繁榮
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不能局限于政治、經濟,環境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中,“生態宜居”的提出也進一步說明了強化鄉村生態建設的重要性。
完善農村垃圾處理體系。繼續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如廢水處理系統、垃圾回收裝置等,優化垃圾處理技術,完善垃圾處理體系,積極引導農民主動改善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共同打造美麗鄉村。
傳播綠色理念,引導農民改善生活方式。在鄉村振興時期應更多地通過廣播、電視、新媒體等介質,廣泛宣傳環保的重要性。同時,可采用激勵機制,定期舉行衛生評比活動,根據每家農戶周邊環境衛生情況,給予排名靠前的農戶一定的物質獎勵。此外,可設立保潔員輪流制度,鼓勵村民輪流當村莊的保潔員,逐步在廣大農村地區形成愛護環境衛生的良好風尚。
利用鄉村資源稟賦打造特色鄉村,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文化同樣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鄉村的精神指引。鄉村往往具備城市沒有的資源稟賦,包括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兩個方面,應充分運用這些特有的資源稟賦,打造特色鄉村,以更好發揮城鄉互補功能,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保護與傳承鄉村優秀傳統文化,搭建文化交流平臺。鄉村的優秀傳統文化不可丟棄,它既是鄉村社會的凝合劑,也是培育“鄉風文明”的有效載體。應當通過定期舉辦文化活動等加強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同時,搭建文化交流平臺,鼓勵村民參與集體文化活動,在保護和傳承中進一步豐富村民文化生活。
利用鄉村自然資源,開發旅游項目。開發旅游項目不僅能夠有效帶動農村經濟發展,也能夠加強城鄉之間的生活、文化交流,更好促進城鄉融合發展。隨著城市化建設的不斷推進,人們目之所及的自然風光越來越少,許多城市人越來越向往農村生活,這對于鄉村是重要的發展機遇。絕大部分農村位于相對偏僻的地區,往往具有優美的自然風光以及豐富的自然資源,如何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研究方向。
經濟大家談 | 全面準確理解“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內涵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