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優質資產是基礎
“到2025年,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能級顯著提升,服務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用進一步凸顯,人民幣金融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中心地位更加鞏固,全球資源配置功能明顯增強,為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國際金融中心奠定堅實基礎。”這是《規劃》提出的一個總體目標。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目標需放在國際國內格局背景下考慮。伴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的提高,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應被賦予新的內涵。而“人民幣金融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中心地位更加鞏固,全球資源配置功能明顯增強”正是這一內涵的具體體現。
婁飛鵬表示,進一步提升人民幣市場定價功能、支付清算功能、風險管理功能,使人民幣切實成為國際普遍認可的計價、結算及儲備貨幣,支持“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銅”“上海膠”等“上海價格”在國際金融市場廣泛使用,都需要人民幣金融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中心地位更加鞏固。
“一個基本條件是提供優質的人民幣資產。”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黨委常務副書記、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王晉斌認為,貿易數量規模相對有限,金融資產規模要大得多。因此,提供從國債(底層無風險資產)、債券到股票及衍生品(風險資產)的多元化優質人民幣計價資產是未來金融發展的重點領域。
周茂華表示,近年來,上海在金融制度改革、金融要素集聚、基礎設施完善和金融對外開放方面成效顯著,滬倫通、滬港通、債券通等運行平穩,全球對人民幣資產配置需求持續增加。通過推進人民幣可自由使用和資本項目開放試點,推動相關法律制度規則完善,可以優化金融營商環境,便利國際投融資活動,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不斷拓展金融市場深度和廣度,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