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模式創新:轉變思路激活傳統產業
2016年是四川省樂山市小伙大兵經營旅館的第3年,彼時他經營的“七遇”旅館正在艱難維持,客源不足,經營陷入困境。大兵向筆者表示,當時的他并不知道,自己的事業即將迎來轉機。
同年,小豬短租發布了“鄉村美宿”品牌。大兵順勢搭上這趟“互聯網+民宿”的順風車。上傳房源信息、改進收款方式、聯系客戶經理、預約實拍、安智能門鎖……房源上線第一周,大兵就開始不斷接到單子。
“大膽轉換思路、大膽變化才是擺脫經營難題的關鍵。”大兵說,“必須得跟上互聯網發展的節奏。”
大兵是眾多受益者之一。目前,小豬短租的全球房源已突破42萬套,覆蓋650余個城市及目的地,擁有3500萬活躍用戶。在全國上線的鄉村民宿超過3萬間,平均每增加一間鄉村民宿,就能為當地提供6個工作崗位。
共享經濟是當下較新的商業模式創新。共享經濟正持續釋放創新動能。艾媒咨詢發布的《2017—2018中國共享經濟行業全景調查報告》稱,2017年中國共享經濟市場規模達到57220億元。國家信息中心數據顯示,中國共享經濟的消費者達到7億人,未來5年共享經濟還將保持30%的增長速度。
“生態鏈”也是激發新動能的重要商業模式創新。
家住上海的李先生是標準的“米粉”。他使用著小米公司旗下的手機、移動電源、家電甚至生活用品。“用著手機感覺挺好的,出于一種信任吧,買小米其他的產品也就很安心。”李先生向筆者說。
讓李先生著迷的正是小米的生態鏈。小米作為探索未來生態鏈的先行企業,除了生產手機外,旗下的智能生活類產品也越來越豐富。“小米其實起到了溫室大棚的作用。”小米生態鏈谷倉學院院長洪華說,在“溫室大棚”保護下,其他生活類產品的成長擁有了良好的環境。
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正引發新舊動能的轉變。智能手機領域的華為、OPPO、VIVO正在加緊部署產品“生態圈”;老牌制造企業海爾、美的等也都在智能家居領域擴張版圖,打造專屬生態模式。
以共享經濟和生態鏈為代表的商業模式創新,給經濟帶來了顯著紅利。數據顯示, 2017年,銷售額超過1000萬的“淘寶村”數量超過2100個;餐飲外賣吸納了700萬從業人員。
7月初,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等機構聯合發布的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排行榜,中國內地位列17位,首次進入前20強。有分析指出,中國創新力的提升無疑將成為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推動力。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