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貴州GDP增長10.4%,居全國第三位。這是貴州經濟增速連續26個季度保持全國前三的位次。“大數據”“高鐵樞紐”“中國天眼”……外界對多彩貴州的認知,開始有了越來越新的“標簽”。
近年來,貴州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確立了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全面小康,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的三大目標,奮力后發趕超,走出一條有別于東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發展新路。
扎實推進“三大戰略行動”
貴州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全力實施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
貴州,是我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到2016年底,全省尚有農村貧困人口372.2萬人。要實現到2020年與全國同步邁入全面小康社會,貴州就必須打贏脫貧這場輸不起的攻堅戰。
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突出抓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5年累計減少貧困人口776.8萬人,貧困發生率降低到10.6%。這是貴州減少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群眾增收最快、農村面貌變化最大的時期。
20余萬名駐村干部,奔赴全省貧困村寨促發展、拔窮根,精準定點幫扶。產業扶貧、易地搬遷扶貧、教育醫療扶貧、生態扶貧……多項舉措齊頭并進,全力推進脫貧攻堅。
立足于涼爽的氣候和充足的能源,貴州搶抓機遇,大數據產業從無到有,如今引進大數據企業已包括高通、蘋果、微軟、阿里巴巴、騰訊、百度、華為等國內外相關領域的領軍企業,產業也實現核心、關聯和衍生業態齊頭推進。
實施大數據戰略行動,是貴州主動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的重大舉措。
近年來,貴州堅定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實施大生態戰略行動,著力從山青、天藍、水清、地潔四個方面牢牢守住生態底線,念好“山字經”、種好“搖錢樹”、做好“水文章”,加快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建造綠色家園、完善綠色制度、筑牢綠色屏障、培育綠色文化,全力構筑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長城,環境質量在全國處于領先位置。截至去年底,全省森林覆蓋率達52%,市州中心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穩定在100%,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6.6%。貴州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生態環境得到了切實保護。
以“大扶貧”補短板,以“大數據”搶先機,以“大生態”迎未來,貴州的“三大戰略行動”目標一致、指向明晰、有機融合,為“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勾勒出清晰的路徑:不走“守著綠水青山苦熬”的窮路,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更不能走以犧牲環境生態為代價、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的歪路;而應走上一條“既要生存又要生態,既要溫飽又要環保,既要生態美又要百姓富”的新路。
2017年上半年,貴州的農業增加值、建筑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分別位居全國第一、第一、第二和第三。在一些領域,貴州逐漸成為“領跑者”。
“三區聯動”筑起跨越平臺
2016年對于貴州來說,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2月25日,貴州獲批建設首個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8月15日,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貴州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8月22日,貴州被確定為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在同一年內,貴州設立了三大國家級試驗區。
從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到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政策要素不斷聚集;交通基礎設施的巨變,讓貴州成為連接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的西南通道樞紐,區位優勢不斷凸顯;國家級貴安新區、貴陽綜保區、雙龍臨空經濟區……外向型經濟載體不斷增多。
作為不沿江、不沿海、不沿邊“三不沿”的內陸省份,貴州內陸開放型經濟站在了新的起點。“2016中國·貴州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跨境投資與貿易合作洽談會”期間,包括世界500強企業在內的海內外千余家企業、海外貴州商會、僑商協會、境外大型金融機構紛紛來黔“淘金”。洽談會期間,貴州省內600余家企業與38個國家和地區的143家企業進行現場洽談,最終達成合作并簽約項目193個,簽約總金額1449.68億元。
2014年“貴州大數據”元年以來,貴州把發展大數據作為“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的重大戰略選擇,在全國率先探索,形成了先行優勢。
試驗區平臺既是“試驗田”,也是“登云梯”。依托于此,貴州大膽先行先試,從省級到地方出臺系列政策措施,持續優化大數據產業發展環境,并招商引智,引進大批項目和人才,補齊產業鏈條。作為中國首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貴州視之為榮譽,更深知其責任與使命,努力為建設數據強國積累經驗。
始終如一的生態文明建設,讓貴州在“十二五”期間交上了一份亮麗的生態答卷:森林覆蓋率每年以1個以上百分點的速度增長,空氣質量優良率高于90%;赤水河、烏江、清水江流域生態文明制度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
貴州列入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標志著貴州生態文明建設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筑牢綠色屏障,貴州打好生態建設“攻堅戰”、污染治理“突圍戰”、環境監管“持久戰”。近年來,貴州開展環境保護“河長制”、生態補償機制、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12項改革試點。在赤水河、烏江流域,滿山綠樹和清亮河水交相輝映,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貴州正牢牢把握設立試驗區的機遇和挑戰,三區聯動,先行先試,創新發展,努力構筑起跨越發展的大平臺。
“落實、務實、抓實”繪藍圖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貴州對此體會深切,更加自覺地堅持實干苦干加油干,力圖久久為功。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省幾大班子的領導不僅要當好指揮員,更要當好戰斗員。為了完成脫貧攻堅這項“必須完成的任務”,省領導定點幫扶14個深度貧困縣和20個極貧鄉鎮,帶頭啃最難啃的“硬骨頭”。省里成立脫貧攻堅“指揮部”,層層簽訂“軍令狀”,配強一線“突擊隊”,全省選派4.3萬名駐村干部和7368名村“第一書記”,組建8519個駐村工作組到脫貧最前線,進村入戶搞蹲點脫貧。
今年以來,全省接連展開了脫貧攻堅春季攻勢、夏季大比武、秋季攻勢“三大戰役”,一場戰役接著一場戰役打,一個骨頭接著一個骨頭啃。黔中大地,萬眾一心,眾志成城。
為促進大數據產業發展,貴州省建立了推進政府數據資源整合、共享、開放和利用的“云上貴州”系統平臺,并明確省職能部門和市州主要負責同志為“云長”,對該系統、單位、領域數據的“聚通用”擔責;為推進生態文明國家試驗區建設,春節后上班第一天,省市縣鄉村五級干部上山植樹已堅持三年,在今年6月18日“貴州生態日”期間,由省委書記、省長為總河長,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共同巡河……
“村魂”文朝榮,在吃不飽飯的艱難歲月里,扛著鋤頭在赫章縣海雀村的荒山坡上種下了一棵棵幼小的樹苗;晴隆縣“羊書記”姜仕坤,一腳跨進貧困戶家里的羊圈,挽起袖子摸摸羊肚,關切詢問羊是否做了驅蟲保健;“當代愚公”黃大發,一輩子在播州區草王壩的懸崖絕壁一錘一釬地鑿出致富之渠。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當代共產黨人的崇高精神境界,擼起袖子加油干,用干部的辛苦指數換來百姓的幸福指數。
“如今,貴州的工作目標非常明確,任務非常具體,路徑非常清晰,舉措非常精準。剩下的只有一件事:干。”貴州省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貴州將科學調配力量,集中優勢兵力,集中最強火力,齊心協力,精準發力,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以貫之接著干,確保各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取得實效,奮力開創生態美百姓富的多彩貴州新未來!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