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兩張牌,山東打什么重點?
推進山東新舊動能轉換,首先必須正視一個省情:全省傳統產業占工業的比重約為70%。面大量廣的山東傳統產業,有一個必須正視的特點:多數是資源加工型產業,產業鏈條短,產業集群層次低。
可以說,假如將動能轉換理解為“辭舊迎新”,山東手中的“好牌”顯然不多,不過,山東卻不乏體量與競爭力行業領先的制造業巨頭。近幾年來,浪潮、海爾、如意、迪尚等魯企依托工業互聯網迅速發展,韓都衣舍、宜和宜美等電商也在濟南本土形成聲勢。去年,山東還與京東合作,共同開發本土農業項目線上運營。
5月4日,在省委書記劉家義分別主持召開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負責同志座談會上,山鋼鐵集團的侯軍、浪潮集團的孫丕恕、中車四方的張在中、青島港集團鄭明輝、濰柴集團的譚旭光、 海爾集團的梁海山、魯花集團的孫東偉、如意集團的邱亞夫、魯南制藥集團的張貴民等“明星”企業家們都來了。
雖說是企業所有制改革的主題會議,但會議的重點之一,卻是推動優秀制造企業新舊動能轉換。劉家義強調,企業要抓住全省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機遇,深入研判市場潛在需求,提供有效供給,真正把企業做實做強做大。
換句話說,在山東新舊動能轉換《草案》的布局中,山東的新、舊制造業大佬應該“人人有份”,“人人出力”。
另一方面,2個月時間里,山東高層還頻繁與國內外企業對接洽談,尋求更多“新動能”發展契機。6月7日,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李群與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方建生在濟南舉行合作會談;6月9日下午,省委副書記、省長龔正會見了慧與公司全球副總裁拉杰什·普拉巴卡蘭一行。阿里方面表示,把阿里巴巴在大數據、云計算、普惠金融服務、電商服務等方面的技術優勢和山東的產業優勢、資源優勢、市場優勢有機結合起來,助推山東經濟社會發展換擋提速。而慧與則將發揮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安全、智慧應用、智能制造等領域的產業和技術優勢,在青島、濟寧兩個項目加強合作。
6月23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通過了《濟南市“企業上云”行動計劃(2017-2019年)》,并以市政府名義發布實施,這是首個省會城市出臺的“企業上云”行動計劃。此舉既能帶動傳統動能向互聯網+轉型、升級,也能推動本地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動能企業快速壯大。
6月底,山東新舊動能轉換《草案》又進行了兩場專家論證會。2013年時曾一批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員、首席專家趙振東入選中國工程院農業學部,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吳立新再次聚首。這一次,他們不僅要為《草案》提出意見,還要分別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在海洋與農業領域各“拉起一桿大旗”。
即使今天《草案》內容仍未揭開最后“面紗”,但裝備制造、化工、信息產業、海洋經濟、生態農業等山東現有新舊動能產業的全部“陣容”幾乎可以確定,將在《草案》挑起大梁。
有意思的是,在山東省政府與建行的戰略合作協議中,上述內容與建設銀行支持山東省加快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發展重點,分毫不差。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