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警惕區域、城市間差距拉大
指數報告顯示,“互聯網+”正為城市服務提升打開巨大空間。總指數城市均值顯示,國內的城市服務總體水平持續快速增長,2016年1月到9月,指數均值從23.74提高到48.43,增長1.04倍。
根據“互聯網+社會服務”總指數2016年1月和9月熱力圖可以發現,全國除了圍繞“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外,杭州、南京、寧波、蘇州、武漢、長沙、鄭州、成都、重慶、青島等區域龍頭城市成為新的增長極,由點及片帶動區域“互聯網+”社會服務水平整體提高。
在整體增長的同時,335個城市總指數變異系數從2016年1月的0.7增長到9月份的0.84,顯示城市間整體差距拉大。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東北地區總體指數高于西南地區和西北地區,但1到9月該地區的“互聯網+社會服務”指數增速在全國七大板塊中排名墊底。對此,張曉峰表示,盡管尚不能形成結論,但需要警惕區域、城市發展的“馬太效應”。
一些專家指出,欠發達地區既有后發劣勢,也有后發優勢。例如,西部城市“互聯網+社會服務”排名第二的銀川,9月通過了《銀川市智慧城市促進條例》,是國內第一部地方智慧城市法規,銀川也是全國首個以城市為單位進行頂層設計的智慧城市。
白皮書介紹,上網普及率與“互聯網+”社會服務指數相關系數為0.74,移動電話普及率與其相關系數為0.75。上網普及率、移動電話普及率越高的省份,“互聯網+”指數發展也越好,建議服務能力不足的偏遠城市和地區可以先從改善居民上網環境入手。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