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菲:形成“口碑”,消費者才會認可
何巖柯:英利是選擇在國際重要的平臺上花錢,把錢花在刀刃上。我想問問汪小菲,您覺得過去的推廣俏江南的方法,現在還會用嗎?
汪小菲:那個時候和現在的媒體傳播渠道不同,現在我們處在自媒體時代,微信微博等自媒體的平臺非常踴躍。而在2011年前,我們是通過傳統媒體宣傳的。我們是2008年北京奧運的服務商,為八個場館提供運動員配餐,但是由于宣傳渠道有限,并沒有把這個故事講出來,當時要求我們不能用奧組委的LOGO,我們很遵守規矩。后來世博會我們也參與了餐飲服務,其中一個為中國館服務,也是由于傳播渠道的原因沒有被廣大消費者所了解。我覺得還是要先把產品做好,把產品的質量做好,把企業的文化、產品的價值打造出來,形成“口碑”,才能讓更多消費者了解。
何巖柯:通過口碑,餐飲行業不斷提高產品質量的過程中會不會遇到瓶頸?
汪小菲:隨著自媒體、新媒體的興起,近年來餐飲行業的變化是很大的,單類店從以前的一千平米下降為兩百多平米的小店;現在也開啟了餐飲多品牌的戰略文化。俏江南當時的快速發展模式對于中式正餐并不是很適用,多品牌餐飲的定位可以延伸到快餐、可以通過中央廚房配送不同的品牌,也可以通過加盟授權的形式擴充自己企業的發展規模。
何巖柯:當時為了名氣和國際影響力,你還請了一些國際大腕專門去藍會所去用餐?
汪小菲:這是一個夢想。我們當時請來全球最有名的國際設計師菲麗絲,得到了非常好的反響,加上趕上08年北京奧運會我們做了指定場所的接待,包括國際政要和國際體育名人都前來用餐。當時唯一做得不夠的是沒有把他的設計更加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加以包裝,以體現我們獨一無二產品的不可替代性。今天再做產品,本身的稀缺性是很重要的,現在我們在臺北、三亞和北京做的城市酒店和度假村,還是會請國際上知名的設計師,但是設計上要更多地融入中國元素。像我們通過對臺北酒店的建設,挖掘了很多深耕臺灣服務行業中高層的人才,他們有三到四十年的從業經驗,他們管理的經驗,可以帶到我們正在快速發展的本土的服務行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