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幸福國度”的基石
作為一個國家而言,只有把經濟發展的成果拿出來讓人民共享,國家政權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的擁護與愛戴,國家的凝聚力才能真正得到強化。當前的新加坡,政府提出了“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政府投入大量的資金消除貧困,并在住房、藥療、教育、食品等民生問題方面不斷提升層次,為“幸福國度”的發展目標邁進。為了構建“幸福國度”,新加坡重點在“住有所居、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三個方面進行大膽探索。本書中也分別圍繞這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這對當前我國不斷改善民生提供了經驗。尤其是住房與養老,筆者更為關注。
眾所周知,由于土地空間的局限性,一直使新加坡的房價高位運行。但是新加坡政府為了一般工薪族買得起房,推出了以“自我積累、自我保障”為特征的中央公積金制度。新加坡的公積金和中國不太一樣,中國的公積金有嚴格的管理程序,即便是買房或者裝修之用,若要取出來要經歷無數繁瑣的手續。另外,每個人的公積金數目在房價高漲的今天只是杯水車薪。而新加坡人的公積金數目大、取款非常方便,并且看病、求學等等,也可以使用公積金。新加坡政府為了使每個家庭都能有房住,推出了由國家主導的住房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的策略。
“老有所養”的問題,是很多國家面對的又一個棘手難題。人民的晚年不能安享,幸福生活就是一句空話。本書第五章“自力者,他助之”中,作者認為,養老問題不僅需要家庭內部解決,政府的政策導向更為關鍵。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人老了就不能工作,不能創造財富,只有依靠家庭、社會、政府三個方面的力量才能擔當起養老的重任。新加坡最初推出的中央公積金制度,就是基于“老有所養”的這個目標。民眾退休之后,有權一次性連本帶息取走自己“個人養老賬戶”上的全部存款,以作個人養老之用。
《星島崛起:新加坡的立國智慧》這本書中,作者在介紹新加坡諸多成功發展經驗的同時,常常與中國的發展現狀進行理性的對比,這樣可以帶來更多思考的空間。總之,新加坡作為快速崛起的新興國家,以統籌兼顧、協同創新作為發展的總體思路,書寫一個島國崛起之傳奇。新加坡固然有很多方面值得中國學習借鑒之處,但是中國的國情與新加坡的歷史背景不同、經濟基礎不同、人口組成與自然環境要素不同,中國的發展不可能在新加坡一一找到答案。中國的崛起之路,還是要靠中國人在摸索中尋找。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