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促進中國鄉村政治信任重建中村民公共參與的基本思路
1.加強村民公共參與的制度建設
制度建設是村民公共參與發展的有力保障。針對村民公共參與不足的現實,在未來的一個時期需要著重加強以下制度建設:
一是健全村民群眾參與村務決策的制度與機制。首先,應當從制度上進一步保障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的決策地位和作用,進一步明確規定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對村級重要事務的決策權力。其次,建構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的有效運行機制,特別是完善村民代表選舉制度,健全村民代表會議組織制度,細化村民代表會議召集機制、工作機制、激勵機制等。最后,創新以協商民主為取向的村民公共參與制度,如民情溝通制度、村民議事制度等。
二是完善村民群眾參與村莊公共權力監督的制度與機制。首先,要進一步規范和落實村務公開制度。針對目前村務公開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細化有關的制度規定,增強有關制度規定的剛性,減少村莊公共權力執掌者對村務公開的內容和時間予以隨意操縱的可能性。同時,建立村務信息通報制度和村務質詢制。前者可以讓村民群眾更便捷地獲悉村民自治的運作情況,后者可以為村民對村治中的困惑和意見提供制度化的質詢、表達平臺。其次,應注重村務監督組織的運行機制建設。在明確村務監督組織地位和權限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與其他村級公共權力組織的關系,規范村務監督組織的產生機制、回避制度,建立和健全村務監督組織的工作機制、激勵機制。
三是構建村民公共參與權力救濟制度。當村民的民主參與權力受到侵害時,應當獲得有效的救濟,包括司法救濟、行政救濟以及村莊內部的組織救濟和村民的自我救濟。
2.引導和規范鄉村干部的治理行為
作為鄉村治理權力的實際執掌者,鄉村干部的治理行為直接關系到村民的公共參與。規范鄉村干部的治理行為,糾正其不當行為,無疑是消除村民公共參與障礙的重要舉措。
通過教育和培訓,促使鄉村干部牢固樹立村民自治的理念。讓鄉村干部對推進村民自治的重要性有更清晰的認識,充分認識到推進和深化村民自治是促進農村基層政治發展的客觀需要;讓鄉村干部對村民自治的目的、價值和作用有更深刻的認識,認識到村民自治的發展水平直接關系到農村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關系到新農村建設的成敗。
通過引導和規范,促使鄉村干部轉變鄉村工作思路。使鄉鎮干部懂得如何通過服務村民,指導村民自治發展,增加自身執政合法性,提高工作績效。同時,讓村干部在村民自治運作中淡化管理者角色,凸顯服務者和引領者角色。使鄉鎮干部懂得如何鼓勵村民群眾參與村莊政治生活,提升鄉村治理的民主化水平,讓村干部努力成為民眾認同的村莊領袖。
通過指導和激勵,促使鄉村干部扮演村民公共參與促進者的角度。讓鄉村干部做好村委會選舉的指導者、監督者,而不是操縱者、干預者,放手發動村民群眾廣泛參與村委會選舉;讓鄉村干部自覺維護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對村級重大事務的決策主體地位;讓鄉村干部主動接受村民群眾及村級監督組織的民主監督,通過擴大村民群眾的村務運作知情權,提高村莊治理的透明度和公開性,增進村民群眾對鄉村公共權力執掌者的信賴。
3.提升普通村民的參與素質
普通村民的參與素質與村民公共參與水平密切相關,并因此成為影響鄉村政治信任重建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應當把切實提高普通村民的參與素質作為重建鄉村政治信任的一項緊迫任務。
應當加強引導,切實提高普通村民的公共參與意識和熱情,增強其公共參與的責任感和公共理性。一方面,政府和村級公共組織應通過充分的宣傳和發動,動員普通村民廣泛參與村委會選舉,讓村民群眾在規范化、有序化的民主選舉訓練中提升參與村莊政治的責任感和公共理性。另一方面,積極鼓勵和引導村民群眾關心和參與村莊治理,通過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務監督等組織,以及村情民意溝通、民主議事、村務公開、干部評議等方式參與村務決策和村務監督,提升公共參與的效能感,增強自身參與村莊治理的意識和熱情。
應當多管齊下,有效地豐富普通村民參與村治的知識和信息。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有關部門應將更多精力放在推進農村基層民主上,以促進農村政治發展。其中一項基礎性的工作是加強對普通民眾的培訓和指導,讓村民群眾掌握更多參與村莊政治生活的知識和信息。與此同時,有關部門應引導鄉村公共權力執掌者樹立起依靠群眾治理村莊的理念,通過多種途徑,拓寬村民群眾學習公共參與知識、獲取公共參與信息的渠道,逐漸讓普通村民群眾擁有廣泛、深入參與村莊政治生活的能力。
應當借助實踐,逐漸提升普通村民的公共參與技能。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積極推動普通村民的有序參與,主動介入村委會選舉、村務決策、村務管理、村務監督過程,讓普通村民在公共參與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參與技能。特別是要努力探索促進村民群眾公共參與的機制和渠道,促進村民群眾廣泛、深入地參與村莊公共生活,在經常性的民主訓練中逐步培養普通村民的參與能力。
注釋:
①于建嶸:《利益、權威和秩序——對村民對抗基層政府的群體性事件的分析》,《中國農村觀察》2000年第4期。
②徐勇:《現代國家的建構與村民自治的成長——對中國村民自治發生與發展的一種解釋》,《學習與探索》2006年第6期。
③盧福營:《群山格局:社會分化視野下的農村社會成員結構》,《學術月刊》2007年第11期。
④轉引自劉義強:《民主鞏固視角下的村民自治》,《東南學術》2007年第4期。
⑤盧福營、江玲雅:《村級民主監督制度創新的動力與成效》,《浙江社會科學》2010年第2期。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