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隨著疫情滯后影響的消退,經濟轉向常態化運行,消費呈現回升向好態勢。與此同時,消費升級呈現出一系列新趨勢,凸顯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活力。
一是商品消費高端化。居民消費從注重量的滿足轉向追求質的提升,對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品質、品牌的需求與日俱增。
二是消費結構服務化。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增長14.4%,占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達到45.2%,通信服務、大眾餐飲、文化娛樂等服務消費成為新熱點。
三是消費方式網絡化。零售業借助電商平臺,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網絡零售融入居民日常生活。2023年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超過13萬億元。
四是消費產品智能化。伴隨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及語音交互系統快速普及,智能手機、智能家居、智能網聯汽車等向居民生活廣泛滲透。
五是消費主體年輕化。成長于互聯網時代的新生代消費群體更看重產品質量和性價比,追求時尚和品牌,樂于嘗試新鮮事物,成為催生消費創新的重要力量。
六是城市消費平臺化。融合商業零售、餐飲、休閑娛樂等服務功能,并提供綜合性服務的大型商業綜合體成為城市消費的重要載體。消費互聯網平臺企業對城市消費的促進作用持續增強。
七是城鄉消費融合化。隨著網絡基礎設施向農村覆蓋和“快遞進村”的加快實施,網上零售持續向農村下沉延伸,而優質農產品通過網上銷售進入城市,城鄉消費日趨融合。
八是大眾消費綠色化。企業更加注重ESG發展,消費者對綠色產品需求持續增長。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均超過900萬輛,市場占有率超過30%。
九是健康消費常態化。隨著老年人口規模不斷擴大,適老化創新成為消費新增量,基于銀發經濟的健康消費成為新熱點。
十是國內消費國際化。發揮進博會等重要平臺作用,拓展多元化進口渠道,提升進口貿易便利化水平,通過出境游和“海淘”購買國外商品,促進了國內市場與全球消費市場的融合。
新一輪消費升級與數字智能技術創新浪潮形成歷史性交匯,數字智能技術向消費領域廣泛滲透,消費創新變革顯現出巨大活力。新型消費加快興起,成為創新業態模式、激活消費潛能的重要力量。
數字智能技術應用從單點突破向全鏈條擴散覆蓋,孕育新的商業模式。零售環節實現即時點對點的供給,電商直供、無人零售等新業態得以拓展發展空間。供應鏈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促進供應體系協同效率提升。
數字化智能化重塑企業和行業生態。在企業層面,數字智能技術正在從客戶引流、在線訂單、售后服務等前端環節,向供應鏈管理、人員管理、運營決策等后端環節滲透,通過打通前后端數據增強聯動效應,推動企業管理效能提升。在行業層面,網絡與數字技術正沿著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推動物料采購、物流、加工、零售、配送和融資服務等業務流程全鏈條的數字化,形成全新的行業生態。
面向未來,要主動迎接消費創新變革的新浪潮,鼓勵發展新型消費,推進消費數智化轉型,培育消費創新生態,為消費擴容提質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鼓勵發展新型消費。新型消費是恢復和擴大消費的重要途徑。要利用數字智能技術,加快線上和線下消費的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消費新模式、新業態,創新消費場景,拓展消費空間。
推進消費數智化轉型。鼓勵不同細分行業數智化轉型,推廣SaaS等系統在中小服務企業中的普及使用。通過稅收抵扣和財政補貼等方式,解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的資金問題。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即時配送網絡,培育智慧服務。
培育消費創新生態。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完善包容審慎監管方式,支持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分類實行相應的監管規則和標準。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體系。
從發展趨勢看,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日趨顯現,對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需求持續釋放,孕育著消費創新變革的巨大動力。我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體系和不斷增強的科技創新能力,供給體系質量不斷提升,支撐消費創新變革的條件持續改善,消費對中國經濟的基礎性、引領性作用將持續增強。
(作者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