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為“一帶一路”明確了新方向,開辟了新愿景,注入了新動力,更為中國企業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作為全球領先的特大型基礎設施綜合服務商、第一批走出國門的中國企業,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集團)全面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全力實現“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目標,全方位踐行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發揮集“規劃、設計、投資、融資、建設、運營”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綜合服務能力,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合作從“大寫意”進入“工筆畫”、把規劃圖轉化為實景圖、從硬聯通擴展到軟聯通,致力于“讓世界更暢通、讓城市更宜居、讓生活更美好”。在《工程新聞記錄》(ENR)發布的“全球最大250家國際承包商”榜單中,連續17年位居中國企業首位。
聚焦主責主業,建設聯通之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優先領域。十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5次視察中交集團境外項目,12次見證中交集團簽署境外重大合作協議,對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提出了殷切希望。中交集團牢記囑托,堅定當好共建“一帶一路”排頭兵的志氣和底氣,緊密對接“六廊六路多國多港”基本架構,聚焦“大交通、大城市”主責主業,在157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統籌推進一批標志性項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項目落地生根,助力經濟走廊和大通道建設。鋪就致富路聯通世界。建設運營的肯尼亞蒙內鐵路成為拉動東非乃至整個非洲國家縱深發展的重要通道,大幅降低了東非內陸地區產品經蒙巴薩港出口的物流成本。投資建設的金港高速公路作為柬埔寨首條高速公路,使金邊與西哈努克港的車程由5小時縮短至2小時以內,被柬埔寨人民譽為“圓夢之路、發展之路”。架設連心橋跨越山海。建設的克羅地亞佩列沙茨大橋連接該國大陸與佩列沙茨半島,是中國企業首次中標歐盟基金項目,也是中企承建的由歐盟基金出資的單體最大項目,大橋通車一年多來,大大縮短通往克羅地亞南部的旅行時間,為當地帶來了發展新機遇。承建的中馬友誼大橋改寫了馬爾代夫沒有橋梁的歷史,使首都馬累與機場島之間暢通無阻,也是印度洋上的第一座跨海大橋。建設發展港承載希望。投資建設運營的尼日利亞萊基深水港,為該國經濟發展打開了新格局,是中西非地區重要的現代化深水港。建設運營的沙特吉贊經濟城商業港極大改善了沙特西南部地區長期無現代化港口的局面,為沙特石油經濟轉型以及實現“2030愿景”提供了強大助力。打造幸福城聯動產業。投資建設的科倫坡港口城將打造成為立足斯里蘭卡、服務南亞區域,以現代服務業為核心的經濟特區、金融中心和產業新城。在肯尼亞統籌建設蒙內鐵路與蒙巴薩港—蒙巴薩經濟特區,通過“笑臉模式”將基礎設施項目與區域經濟發展深度結合,為推動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提供了綜合方案。
發揮科技優勢,建設創新之路。創新驅動是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作為全球可持續交通創新聯盟發起單位、首個入選開放BIM(建筑信息模型)國際組織建筑智慧國際聯盟的中國企業,中交集團始終堅持科技創新,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數字化、智能化、高端化發展。以裝備技術高端化增強競爭優勢。實施的阿聯酋阿布扎比港疏浚吹填工程地處國際疏浚市場競爭前沿,在疏浚裝備、技術、安全環保等方面代表著國際最高水平,“天鯤號”挖泥船及自主研發的自動挖泥系統贏得了高度認可。瓦多港是意大利首個自動化碼頭,中交集團所屬振華重工為其提供全生命周期設備及維保服務,譜寫了中意合作新篇章。以工程建設數字化實現降本增效。在建設巴拿馬四橋項目中應用國際化的BIM軟件協同平臺,實現了橋梁工程在數據層面的協同管理,榮獲國際BIM聯盟“buildingSMART”大獎,是中國BIM領域首次問鼎全球最權威BIM行業協會的設計組最高獎項。在柬埔寨金港高速項目中將傳感器和數字化平臺相結合,對施工過程進行實時數據采集和監控,使項目管理成本降低5%,碳排放降低15%,設備有效利用提升10%。在西部陸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陸運河項目中,建立“混凝土云工廠”,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手段,形成工程混凝土基因庫,優化混凝土配比的設計,使生產效率提升30%。以國際合作平臺化積聚創新資源。多點布局海外研發平臺,在南亞、西非、東非等區域設置海外研發中心。與新加坡等國家組建聯合實驗室,與國際科研院校開展聯合研究,為促進全球科技發展貢獻中交智慧。牽頭制定發布5項挖泥船、3項起重機ISO國際標準和1項水運基礎設施IFC(工業基礎類)國際標準,帶動中國企業、中國技術、中國裝備走向世界。
堅持可持續發展,建設綠色之路。綠色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底色。中交集團將打造“生態治理商”作為集團戰略,努力建設更多優質生態工程,完成節能環保技改項目超過1000個,推出綠色示范項目超143個,與沿線國家共建清潔美麗家園。優化綠色設計。在援埃塞俄比亞河岸綠色發展項目中,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中國理念引入當地,從設計環節就注重生態優先,凝聚起中埃兩國綠色發展的共識。如今,東非第一大城市廣場公園——埃塞俄比亞謝格爾公園友誼廣場已成為首都新地標,被埃塞俄比亞總理稱為“美化亞的斯”的核心示范工程,榮獲ENR“全球環境類最佳項目獎”。實施清潔項目。在清潔塞爾維亞項目中,從建設塞爾維亞民生工程、環保工程的高度,高標準實施污水排放管網及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建成后將極大改善塞爾維亞水環境體系,促進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對加強中國—中東歐國家深化綠色經濟、清潔能源等領域交流合作、攜手打造綠色絲綢之路具有重要意義。保護生態環境。在斯里蘭卡科倫坡港口城項目中采用環境友好、綠色低碳的施工技術,為珊瑚群落生長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成為中交集團在“一帶一路”沿線堅持綠色施工的生動案例。
增進民心相通,建設文明之路。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倡議的社會根基。中交集團以共建國家民生需求為導向,堅持基礎設施建設和人文交流共同推進,連續十余年在海外發布社會責任報告,“中交助夢”責任品牌享譽全球。培養人才通民心。通過屬地員工培訓、職業評價等,為項目所在國培養各層次人才。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工程教育中心共同成立“全球領導力發展基地”,打造工程人才培養和國際交流合作平臺。依托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項目,實施“中馬鐵路人才培訓計劃”,計劃為馬來西亞培養5000名鐵路建設和運營人才。興教助醫達民意。連續5年資助“一帶一路”沿線非洲各國學生來華留學,已全額資助327名留學生學習深造。在斯里蘭卡推出“漁民生計改善計劃”,分期提供5.5億盧比(約330萬美元)經費,幫助當地漁民改善教育、醫療、衛生等條件。搶險救災惠民生。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抗擊疫情、發生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時,迅速反應、行動有力,打通疫區、災區的“生命線”。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捐贈抗疫物資,總價值約人民幣600多萬元,展現了負責任的大國企業形象。
踏上新征程,中交集團將深入學習貫徹重要講話精神,結合新時代新征程中央企業的新使命新定位,堅持“海外優先”發展戰略,持續推進“公司國際化”升維,勇當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排頭兵。助推聯通升級,按照“構建‘一帶一路’立體互聯互通網絡”要求,高質量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幫助共建國家打破發展瓶頸。助推智慧升級,按照“‘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要求,全面推進基礎設施建設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促進沿線國家充分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發展契機。助推綠色升級,按照“持續深化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等領域合作”要求,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深化環保合作。助推合作升級,按照“統籌推進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要求,從點狀謀劃向立體謀劃、從項目帶動向規則驅動、從“硬件”輸出向“軟件”輸出升級,與所在國人民、企業共享成果,為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交力量!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