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近日,中央人才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強調,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更加重視人才自主培養,加快建立人才資源競爭優勢。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人才是干事創業的關鍵資源,誰擁有潛能無限的人才隊伍,誰就擁有成就大業的顯著優勢。實踐反復證明,一名領軍人物可以引領一個新產業,一個領軍團隊足以引領世界潮流。要激發人才創新創造的內生動力,關鍵在堅持黨委政府托底,用好良才,出臺優厚政策、營造舒適環境、搭建廣闊平臺,全力打造栓心留人的良好人才生態,為人才脫穎而出創造條件,讓千里馬們盡情馳騁、才盡其用。
飽含愛才之心。對待人才有愛的誠意,思想上首先要真心實意地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要充分發揮黨管人才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定期向人才開展理想信念和國情研修教育。用人者特別是領導干部要懷有珍視人才、禮賢下士的感情,把人才真正放在心上,始終從人才的實際需求出發。要把領導干部聯系專家人才、服務企業專員等制度機制逐一細致落實到位,謹防“葉公好龍”式待才,真見面、談真心、話真情。要深入人才群體送政策、搞服務,打交道、交朋友,聽訴求、解難題,真正感染感召人才。
找準育才之方。不管是發展硬實力還是厚植軟實力,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要為各類人才搭建干事創業的平臺,在人才培育空間、成長平臺等方面加強頂層設計,形成全面培養與分類施策相結合的人才培育機制。要健全市場化引育機制,聚焦重大戰略、本地支柱和特色產業,多方搭建教育培訓、校企合作、賽會交流等平臺,舉辦專題研修班、高峰論壇、創業技能培訓等活動,探索“企業學院”等新型辦學模式,搭建產業研究院、人才港等載體,著力培育項目團隊領軍人才,在科研攻關、成果轉化等方面力促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就業創業無縫對接,推動產學研、“人才鏈”、“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
駕馭用才之術。管好人才關鍵在管活人才。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更加突出“企業主體、產業基礎、市場導向”,以“松套減負”賦予用人單位更多自主權,催生人才創新創業更大自由度。作為市場重要生產要素,人才不是古董,并非放置愈久愈值錢,更不能“束之高閣”,必須在人才成長成才的黃金期抓緊用起來、掛帥出征,接受實踐的勘查檢驗、優勝劣汰。“要讓馬兒跑,必須讓馬兒吃足草”。要構建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收益分配機制,深化科研經費管理改革,優化整合人才計劃,賦予科學家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經費支配權、資源調度權,讓人才充分享受市場帶來的重大利好,真正靜心做學問、搞研究,在激勵人才中成就更大事業。
涵養容才之量。“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信任是對人才最大的激勵。面對處于種子期、初創期這些襁褓中的人才及團隊項目,要給予更多關心、耐心、信心,給足成果轉化落地的時間周期,以“風物長宜放眼量”的遠見,在資金、項目、信息等方面為他們鋪路搭橋,讓他們大膽放心選擇落地,成長為撬動地方產業轉型升級的支點。要建立以信任為基礎的人才使用機制,大刀闊斧推動雙創容錯免責機制有效運行,打破以往人才“不敢與不能”的顧慮,在制度允許范圍內給予人才足夠空間和權力,允許試錯、包容犯錯、大膽容錯,真正鼓勵創新、寬容失敗,最大限度激發人才潛力和創新動力。
做實敬才之舉。“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要加強政治引領,引導廣大人才積極參政議政,提高政治待遇,鼓勵他們深懷愛國之心、砥礪報國之志;適時表彰獎勵,廣泛弘揚宣傳,讓大眾了解人才彰顯的專業性和實際貢獻、實際價值,在全社會營造尊重人才、崇尚人才的濃厚氛圍。要完善人才評價體系,加快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對干得好的人才真激勵、真兌現。要加強關心關愛,多做“雪中送炭”的好事,落實好職稱評聘、掛職鍛煉等政策,解決好安家住房、家屬就業就學、保健醫療等后顧之憂,讓人才安心工作、舒心生活,把工作成效寫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第一線。
(作者:山東省昌邑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胡筱芹)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