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哲學社會科學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是一個民族思想高度、理論水準、精神品格、文明素質的集中體現,是文化強國的顯著標志和思想引領。沒有繁榮的哲學社會科學,就難以建成文化強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就缺乏思想引領。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范,必須大力發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讓思想之光照亮前進道路、引領民族復興。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而哲學社會科學則是文化的基座、底蘊和血脈。哲學社會科學揭示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構筑了文化強國的思想理論根基;哲學社會科學塑造人的精神世界,熏陶人的心靈品性,形成了文化強國的國民精神源泉;哲學社會科學培育民族的理論思維能力,提升民族的理論創新水平,決定著文化強國的國際影響地位。正如恩格斯所說:“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中國古代社會從先秦子學、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到隋唐佛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經歷了若干學術思想繁榮時期,產生了豐富的哲學社會科學內容、治國理政智慧,留下了深邃豐厚的思想理論財富,是歷史上中華文明走在世界前列、造就文明高峰的思想原因。
在世界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在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偉大的歷史創舉、重大的社會變革,沒有現成的方案和路徑,并不僅僅是科技現代化的問題,包含著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國防等各個領域現代化建設的統籌推進、協調發展,需要深入準確把握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規律體系,構建體現繼承性、民族性,原創性、時代性,系統性、專業性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強大思想理論支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的飛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的實踐,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的知識變革和思想先導,同時又是促進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大繁榮的極好契機。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思想理論建設是厚植文化強國的基礎工程。
2016年5月17日召開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是發展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一次重要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的重要講話,是新時代發展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綱領性文獻。講話強調哲學社會科學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新形勢下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地位更加重要、任務更加繁重,必須旗幟鮮明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全面推進哲學社會科學各領域創新,加強和改善黨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領導,等等。講話為繁榮發展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夯實了基石、指明了方向、擘畫了全局,我們必須以這篇重要講話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及“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在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進程中造就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局面。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的思想旗幟。發展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加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整體性系統性研究,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要以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寬闊視野,加深對這一思想的當代實踐基礎、深厚文化根基的深入研究,展現這一思想理論鮮明的中國氣派,同時彰顯這一思想在“兩個大局”歷史交匯中獨特的世界意義。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搭建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平臺,深入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發展哲學社會科學,關鍵在人才、基礎在隊伍,要實施以育人育才為中心的哲學社會科學整體發展戰略,實施哲學社會科學人才工程,構建種類齊全、梯隊銜接的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體系,形成培養哲學社會科學人才的良好激勵機制。要構建起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深入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
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和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功績,包含著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重大貢獻。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必將給理論創造、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開啟新征程,推進“兩個創造”,還有許多新的課題需要回答和解決,還有許多新的規律需要認識和發現。中國哲學社會科學進入大發展的新征程,必然會在新的創造性實踐中大有作為、大放光彩。
(作者:顏曉峰,系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