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民上岸后,生計怎么辦?曾經的“烏江魚”品牌又將何去何從?貴州給出了綠色轉型方案——通過職業技能培訓和新技術推廣應用,引導部分退養退捕漁民轉型發展生態漁業。
2017年2月,播州區在全省范圍內首次引進池塘循環流水養殖技術,通過人工干預使水體在池塘內循環流動,并在固定的流水池中養魚,有效收集魚類排泄物和殘剩的飼料,最終將其加工成用于瓜果、花卉等植物的高效有機肥,從而實現養殖廢水零排放。
2017年9月,投資2200多萬元的八合村流水養魚示范基地落成,貴州好吃嘴生態種養殖公司在此投放了首批10萬尾叉尾魚苗。王亮章被聘為技術員,每月保底工資6000元。根據與公司的約定,年底售魚時,他還能參與分紅。
同樣是養魚,養法卻與過去大不相同。流水中生長的烏江魚活力十足,基本上不用魚藥。王亮章介紹,以前在烏江里網箱養魚,夏天水溫高,易誘發魚病。如今,35攝氏度的氣溫下,流水養殖池內的水溫僅24攝氏度,適合魚類生長。
“本以為網箱拆除后,養魚這碗‘飯’肯定吃不成了,沒想到上岸后還能繼續干,腰包也比過去更鼓了。”取締網箱之初王亮章曾有顧慮,如今望著活蹦亂跳的鮮魚,看著烏江水越來越清亮,心里別提有多舒暢。
流水魚兒肥,江清漁也興。2019年4月,貴州省政府辦公廳出臺《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漁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以“零網箱·生態魚”為目標,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水產養殖生產全過程,推動漁業高效益、高品質與高產量均衡發展。迄今,貴州已打造播州等19個省級生態漁業發展示范縣(區),實施了100個生態漁業示范項目,形成以“貴水黔魚”公共品牌為主、區域特色品牌為輔的貴州生態魚品牌體系。2020年,全省生態漁業產值達61.09億元。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