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之治@文化解碼】
主講人:張樂 山東大學法學院(威海)教授、博士生導師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已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質量舉世矚目。經過8年持續奮斗,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在此次抗疫行動中,中國展現的力量和成效,再次令世界矚目。中國之治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其中的文化因素是至關重要的。
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有“天下為公”的社會理念,也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更有“民貴君輕”的政治理想。這些思想和理念有對治世成功經驗的總結,也有對亂世失敗教訓的吸取。這是幾千年來中國人智慧的結晶,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我們黨和政府領導全國人民奔小康,致力于實現共同富裕,就與古人推崇的“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大同思想相一致。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我們黨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特別是在此次抗疫過程當中,黨中央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莊嚴承諾,這些都反映出中國傳統社會當中“民貴君輕、以政養民”的民本思想。我們黨和政府一直致力于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和構建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與傳統社會當中“等貴賤、均貧富”“損有余、補不足”等樸素的社會平等理念一脈相承。此外,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一直堅持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及提倡的“一帶一路”倡議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等,與傳統文化中“親仁善鄰、協和萬邦”的外交思想、“以和為貴、好戰必亡”的和平思想息息相關。
可以說,優秀的傳統文化為當代的中國之治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滋養和資源寶庫。我們需要進一步繼承和弘揚傳統的優秀文化,從歷史和傳統當中吸取經驗,不斷地構建中國精神,拓展中國道路,進一步厚植中國之治的文化根基。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專題片 | 中國傳統文化與國家治理體系轉型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微視頻 | 以史為鑒,汲取國家治理的智慧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