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出臺政策大力發展地攤經濟,鼓勵商戶出街經營,解決了10萬余人的就業問題,受到李克強總理和社會各界的一致稱贊。受其啟發,5月以來,巴中市增加餐飲和百貨攤點120多個,城區攤點達到600多個,實現1900余人靈活就業,被央視接連點贊。
今年以來,受到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部分居民的收入水平急劇下滑,民生問題成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4月20日至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提出“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總體要求,其中,保居民就業和保基本民生位居“六保”任務前列,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百姓就業的高度重視,對普通群眾生活水平的深切關懷,為各級地方政府的當前工作給出根本指引。
對于受疫情影響而經濟困難的人們,地攤經濟為他們打開了靈活就業的窗戶。今年,巴中市的《政府工作報告》特別提到要“升級改造一批夜市攤點,新增一批夜游打卡地”,“積極探索無固定經營場所攤販管理模式,支持勞動者靈活多樣就業”。巴城地攤商販吳建江,80多歲的母親年老多病,16歲的孩子也患有嚴重的抑郁癥和焦慮癥,每月藥品開銷達到五六千元,通過晚上出門擺地攤,他每天能收入200多元,極大地緩解了家庭的經濟壓力。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對于依靠外出務工獲得收入的普通勞動者來說,當難以在外找到工作時,家鄉的“夜市”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溫暖又可靠的庇護。
持續火熱的“夜經濟”,也讓人們感嘆疫情前那個繁華熱鬧的城市又回來了。在夜市里,大家或者聚在一起吃著燒烤、擺著龍門陣,或者在小攤點前流連踟躕、隨性購買,對于買賣雙方而言,不僅享受到了便捷實惠的消費生活,更享受到了“夜經濟”盡情釋放的新鮮活力,生活也在慢慢地回到正確的軌道之上。
“地攤經濟”固然是惠民工程,但也考驗著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和能力。在巴中,城管執法局出臺系列舉措,鼓勵經營者臨時出店經營,允許流動攤販在指定區域經營。同時,城管部門全面落實城管人員駐守攤區制度,引導攤主不占用盲道和消防通道,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潔衛生,實現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兩不誤。管理是必須的,但人性關懷更有必要,夜市攤點的流動商販,大多是家庭經濟困難的市民,城市管理部門需要在維護市場秩序的同時,進一步激活“夜經濟”的人氣,幫助他們獲得更多的經營收益。
“地攤經濟”的點點微光,不僅照亮了小商販們的生活道路,更會匯聚成耀眼的光束,為全市全省全國的經濟復蘇指明未來的方向。
(作者:陳坤,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鼎山鎮黨建辦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