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發揮好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對標鄉村振興戰略要求,村干部的職能角色需要正確定位,并以此為抓手提升村干部“關鍵少數”的關鍵能力。
政治引路角色。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需要村干部堅定政治立場,把握正確政治方向,擔好農村社會的政治引路角色。要大力開展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創新工作機制,做好宣傳機構、人力、經費的保障,借力數字、網絡等現代技術,引導廣大群眾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及時了解和熟悉掌握黨和國家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信息,在農村社會形成強大的政治凝聚力。
致富帶頭角色。“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發展動力不足、農民增收緩慢是農村發展的瓶頸,需要村干部發揮能力優勢,瞄準市場發展動向,擔好農村農民致富的帶頭角色。引導農民改變農業發展觀念,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從供給入手,推動農產品結構轉型升級,走綠色有機產品、市場需求大、經濟效益好的農業發展之路;把握鄉村產業振興政策機遇,采取各種措施,吸引大學生、退伍軍人、鄉賢等各類人才下鄉返鄉創業,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新動力源泉。同時,結合當地實際,推動鄉村旅游、農產品加工、農村夜經濟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富民產業發展。
治理責任角色。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現實農村存在的基礎設施、人居環境、公共服務等短板,要求村干部以此為突破口,以實現農村社會治理現代化為目標,擔好農村社會治理責任角色。應倡導現代權責對應觀念,孕育濃厚的農村社會治理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應倡導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模式,以自治為基礎、法治為根本、德治為引領,做到三治間張弛有度、密切配合,打造現代鄉村共同體;應倡導協商民主治理機制,最大程度動員鄉賢和村民參與,促進信息共享實現決策合理、共同參與實現認同保障。
道德示范角色。好的道德風尚是農村社會和諧的根基。筑牢農村社會和諧的道德根基,關鍵在于村干部擔好道德示范角色。這要求村干部有作風正派、清正廉潔的個人修為,處理村治事務能做到公正、客觀、合理,并在日常生活中能以身作則,在品行等方面率先垂范。同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通過現身說法、榜樣教育等各種方式,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精髓融于農村社會生活,使廣大群眾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打造集良好鄉風、家風、民風為一體的鄉村道德共同體。
法治弘揚角色。法治社會建設是農村社會治理現代化實現的必備路徑。村干部應以推進治村法治化為突破口,擔好農村社會法治的弘揚角色。要儲備好法律知識,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精神鍛造自身法治修為,養成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高度信仰的內在自覺;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維充分運用于村級治理,推進治村法治化,將法治意識、法治規則、法治行為貫穿于村治事務運作的全過程;應以法律知識普及、法治警示教育等方式推進農村法治社會建設,塑造人人知法、懂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圍。
(作者系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研究基地研究員)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