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家家皆安;金山銀山,事事順吉”,習近平總書記此次浙江之行的第二站是湖州市安吉縣余村。這是一次特殊的考察。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浙江安吉縣余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如今,安吉縣綠色崛起的成功實踐給戰“貧”指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發展路子,就是要用好綠水青山這個“聚寶盆”。
“荒山變綠”要有開發性思維搞好創新。戰“貧”要有思想有路子,疫情沖擊下,更要找到脫貧攻堅新的發力點,以開發性思維著力解決問題,讓扶貧不失活力、保持動力。“全國脫貧攻堅模范”李保國通過爆破整地、聚土積流、開發治理等一系列“技術把式”操作讓荒山禿嶺的前南峪村變成“山頂洋槐戴帽、山中果樹纏腰、山底梯田抱腳”的“綠色聚寶盆”。扶貧要扶“根本”,就是需要更多的“李保國”式扶貧干部用創新性思維帶動貧困群眾搞開發、找路子。“荒山變綠”式扶貧不僅能讓“山溝溝”里的貧困群眾走上致富路,同時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當前,脫貧攻堅的“硬骨頭”更多地存在于偏遠山區,綠色發展正當時、大美生態助脫貧,要充分利用創新型科學技術挖掘山區致富的根本源泉,激發脫貧攻堅內生動力,把老百姓引上一條綠色小康之路。
“咬定青山”要用可持續理念抓住轉型。脫貧致富奔小康,不僅要脫“當下貧”,還要著眼“長久富”,這就需要用好可持續理念這個脫貧引擎,緊抓產業轉型升級,因地制宜走好特色產業扶貧之路。一些地方依托蔬菜資源優勢,建基地、引技術、創品牌、拓市場,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打造蔬菜特色地區,讓扶貧產業轉型升級,這種“科技興農”式扶貧將有力地促進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與此同時,要充分發揮信息化時代“互聯網+”優勢,打開農產品網絡銷售渠道,解決貧困群眾的后顧之憂。對于一些偏遠山區,脫貧更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扶貧工作要結合扶貧政策、招商引資、產業轉型升級、貧困戶就業,多措并舉探索多樣化扶貧路徑,或是變“青山”為旅游資源,或是依托“青山”搞好種植養殖,結合生態優勢引導貧困群眾找準發展門路,尋求穩定工作收入來源,這正是致富可持續的關鍵癥結。“綠水青山”是個寶,扶貧要用好這個“寶”,打造脫貧攻堅“可持續模式”,讓脫貧成果可持續。
“致富金山”要以新愚公之志拔掉窮根。“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擺脫貧困首要意義并不是物質上的脫貧,而是在于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這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的重要論述,“收官之戰”要繼續發揚苦干實干、艱苦奮斗的精神,以新愚公之志守住貧困群眾的“致富金山”,拔掉窮根,大步邁向全面小康。啃下“硬骨頭”還需堅定不移地走好生態文明發展之路,要緊緊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引導貧困群眾樹立起綠色發展、生態致富的意識,讓“綠色經濟”成為脫貧致富的助推器。近年來,一些地區大力發展生態養殖,走特色生態養殖開發之路,有效帶動了貧困群眾實現就近就業增收,這不僅提振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也在根本上轉變了貧困群眾的致富思維。切實的“致富金山”能讓老百姓堅定想干、敢干、能干的決心,拔掉窮根就是要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各地區自然資源優勢,精準扶貧念好脫貧攻堅的“生態致富經”。(作者:楊曉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