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已經取消存貸款利率浮動上限,但存貸款利率和貨幣市場利率“雙軌制”仍然并存。下一步,應進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場化的利率形成、調控和傳導機制,加快推進利率并軌工作,提升金融資源配置效率。銀行應確立差異化發展戰略,不斷優化業務結構和盈利結構,實現新的發展和跨越
不久前舉行的2019年央行工作會議再提利率并軌工作,強調將穩妥推進利率“兩軌并一軌”。
截至目前,我國已經取消存貸款利率浮動上限,但存貸款利率和貨幣市場利率“雙軌制”仍然并存。下一步,應進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場化的利率形成、調控和傳導機制,加快推進利率并軌工作,提升金融資源配置效率。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從放開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開始,我國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2015年10月份,央行宣布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在形式上取消了利率管制。但是,2013年9月份,央行推動建立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以行業自律形式規定上浮區間,對存貸款利率浮動予以約束,銀行仍未能對存貸款實現自主定價。與此同時,貨幣市場利率已經完全市場化。因而,我國利率體系表現出明顯的“雙軌制”特征,即尚未完全市場化的存貸款利率和完全市場化的貨幣市場利率并存。
從歷史經驗看,在內外部條件尚未完全成熟的情況下,利率市場化穩步審慎推進,有助于保持金融市場穩定。因為短期內激進的市場化改革,可能給金融體系帶來巨大沖擊。我國利率“雙軌制”有一定積極作用,避免了發生類似上世紀80年代美國的“儲貸危機”。
不過,隨著我國金融改革進一步深化,“雙軌制”弊端顯現,難以適應金融市場發展需要。首先,“雙軌制”影響政策利率向市場利率傳導的效率,不利于建立健全以政策利率向其他利率傳導的有效機制;其次,“雙軌制”客觀上使以國企為代表的軟預算約束主體容易獲得低成本貸款,間接造成小微和民營企業融資貴、融資難;再次,“雙軌制”在一定程度上助長存款理財化,迫使銀行負債短期化、同業化,影響資金穩定性并提高負債成本。因此,應繼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加快推動利率“雙軌”并“一軌”。
利率并軌的方向是存貸款利率向貨幣市場利率并軌。但貨幣市場利率形式多樣,應建立利率走廊機制,合理選擇利率走廊的上下限,進一步打通我國貨幣市場、信貸市場和債券市場之間的聯系,推動我國金融市場中各產品定價基準趨向一致。要抓住資管新規實施的時機,堅決打破剛性兌付,使資管產品收益反映風險水平,降低不真實的無風險收益,修復扭曲的利率定價,為利率市場化創造良好環境。
利率市場化的重點是存款利率市場化。為避免直接并軌對金融市場造成較大沖擊,影響金融穩定,可參照此前利率市場化做法,漸進式地推進和深化存款利率市場化。具體而言,就是可在市場利率自律機制下,按照“先大額后小額”“先長期后短期”等原則,逐步放開存款利率上浮上限,進一步縮小存款利率與貨幣市場利率差距,使銀行表內表外業務利率趨同,并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取消存貸款基準利率。
利率市場化向縱深推進將給我國銀行業帶來全面深刻的影響。一方面,隨著利率管制放松,銀行作為獨立的市場主體,將在競爭中獲得更大自主權和主動權,產品和服務創新力度有望加強;另一方面,利率市場化伴隨著更多風險,可能導致銀行利差收入減少,競爭更加激烈。銀行應確立差異化發展戰略,不斷優化業務結構和盈利結構,實現新的發展和跨越。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院長)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