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全球”“賣全球”,成就世界市場
■1978年到2017年,按人民幣計價,我國進出口總額從355億元提高到27.8萬億元,增長782倍
■預計未來15年,中國進口商品和服務將分別超過30萬億美元和10萬億美元
一國參與世界市場,最直接的就是貿易了。買和賣,一個為世界貢獻市場、一個為全球客戶滿足需求。
歷史曾經見證了中國外貿的巨大飛躍。1978年到2017年,按人民幣計價,我國進出口總額從355億元提高到27.8萬億元,增長782倍,年均增速達18.6%。
2017年,我國進出口占全球份額為11.5%,貨物貿易重回全球第一,其中出口占比為12.8%,進口占比為10.2%;我國也是增長最快的全球主要進口市場,進口增速比美國、德國、日本和全球分別高出8.9、5.5、5.4和5.3個百分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后續影響等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努力適應外貿發展新常態,進出口形勢明顯好于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對世界貿易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國家統計局貿易外經司刊文這樣總結。
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升。貨物貿易方式不斷優化,一般貿易進出口占比由2012年的52%上升至2017年的56.3%。2013-2017年,我國服務貿易累計進出口3.2萬億美元,年均增長7.6%。2017年,我國服務出口增幅達8.9%,是中共十八大以來出口的最高增速。
貿易伙伴更趨多元。1978年到2017年,我國的貿易伙伴已由40多個發展到231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歐盟、美國、東盟、日本等為我國主要貿易伙伴。我國與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持續較快增長,2011年起,東盟超越日本成為我國第三大貿易伙伴,在我國出口市場中的占比從2000年的7%提高到2017年的12.5%。
貿易便利化不斷提升。減單證、優流程、提時效、降成本……近年來,中國不斷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口岸營商環境。從沿海到內陸的12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對標國際先進水平,高水平開放的種子從這里撒向全國。
近年來,中國多次向世界表達擴大進口的意愿。著眼于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精彩還歷歷在目——6天時間,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3600多家企業參展,超過40萬名境內外采購商,按一年計,累計意向成交578.3億美元。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阿澤維多說,中國舉辦進博會說明貿易不是零和游戲,期待中國與各國攜手創造更加光明的經濟前景。
多次調降進口商品關稅;完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提高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從去年到今年的前三季度,我國的進口增速持續高于出口增速……擴大進口,中國誠意滿滿。
中國宣布,預計未來15年,進口商品和服務將分別超過30萬億美元和10萬億美元。“在未來的10年甚至更長時間內,中國都將會是全世界最好的市場。”有國際人士這樣表示。
全面開放,中國“這片海”魅力十足
■2018年1-11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4703家,同比增長77.5%
■根據世行報告,我國營商環境總體評價在全球190個經濟體中已經躍居第46位,比2013年累計上升50位
投資,是相比貿易更長久的生意。
根據聯合國貿發組織的數據,2017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下降23%,今年上半年則下降41%,全球直接投資仍然面臨保護主義的威脅。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吸引外資保持穩中向好的態勢。
商務部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5652家,同比增長27.8%;實際使用外資8775.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9%。今年1-11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4703家,同比增長77.5%。
背后是中國對外開放的持續努力。“開放是世界經濟增長、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動力,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始終將利用外資作為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的重要內容。”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周曉飛說。
持續放寬市場準入。取消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將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人身險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上限放寬至51%,三年后不再設限;對商業銀行新發起設立的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和理財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不設上限……今年以來,中國為世界清晰呈現了金融領域開放的路線圖,正逐一兌現。
持續縮減負面清單。目前外商投資負面清單限制性措施現在只有48條,自由化水平大幅提升。2017年以來,中國推動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外資增長、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文件,借鑒國際通行的引資政策框架,從投資自由、投資便利、投資促進、投資保護等方面提出了65項政策舉措,對標國際先進水平。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根據世行《2019年的營商環境評估報告》,我國營商環境總體評價在全球190個經濟體中已經躍居第46位,比2013年累計上升50位。其中開辦企業便利度大幅度躍升至第28位,5年累計上升130位。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全球副主席杰伊·利比說,近些年,我們看到中國在用行動表明對國際貿易和開放的重視。中國許多領域已經達到了較高的開放水平,其他領域也正迎頭趕上。中國再一次向世界釋放出不斷開放的積極信號,對安永所服務的許多企業來說,將帶來長遠益處。
實際上,不僅是引進來,雙向投資也達到新水平。2013-2016年,我國累計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4915億美元,年均增長21.6%。2017年末,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1.48萬億美元,境外企業資產總額超過5萬億美元。
一帶一路,助力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帶一路”建設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已有103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118份“一帶一路”方面的合作協議
■5年來,中國企業在沿線國家累計投資289億美元,為當地創造就業24.4萬個就業崗位
“蒙內鐵路是肯尼亞在近100年所建設的第一條鐵路……我要感謝中國人民和肯尼亞人民所作出的努力。”肯尼亞標軌鐵路項目監理聯合體副總監詹姆斯·米楚古·卡蘭賈這樣說。在短短的565天,蒙內鐵路已經發送了超過200萬名旅客,運送了超過200萬噸的貨運。
“我們在‘一帶一路’倡議下進行的中希合作,贏得了百分之百的希臘民眾的支持。”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務局副總裁安吉洛斯·卡拉科斯塔斯這樣說。他所在的比雷埃夫斯港預計2018年全年吞吐量將達到500萬標準箱,合作中直接間接創造了1萬多個工作崗位。
這些,正是“一帶一路”倡議下成就的佳話。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周年。5年來,“一帶一路”建設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愿景轉變為現實。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介紹,已有103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118份“一帶一路”方面的合作協議。聚焦“六廊六路多國多港”主骨架,一批合作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8月,中歐班列累計開行數量突破1萬列,到達歐洲15個國家43個城市,已達到“去三回二”,重箱率達85%。
“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取得顯著成效。貿易往來不斷擴大。過去5年,中國同沿線國家貿易總額超過5萬億美元,我國已經成為25個沿線國家最大的貿易伙伴。投資合作持續深化。5年來,中國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超過700億美元,年均增長7.2%,在沿線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超過5000億美元,年均增長19.2%。經貿區建設穩步推進。5年來,中國企業在沿線國家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共82個,累計投資289億美元,入區企業3995家,將近4000家,上繳東道國稅費累計20.1億美元,為當地創造就業24.4萬個就業崗位。
“事實證明,‘一帶一路’建設恰逢其時,符合民意,效果顯著,是一條正確的道路。”外交部部長助理張軍說,下一步將繼續高質量、高標準地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包括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高質量推動世界經濟增長;推動“一帶一路”對接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等。
要開放不要封閉,要合作不要對抗,要共贏不要獨占。過去40年,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推動更高水平開放的腳步將更加堅定。(記者 李婕)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