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邊主義是必然選擇
在一年前的達沃斯論壇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的題為《共擔時代責任 共促全球發展》的主旨演講,就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闡述了中國主張,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國際影響。國際社會廣泛贊譽演講提振了人們對全球化、對多邊主義、對未來經濟發展的信心。
一年過去了,中國領導人發出的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中國聲音,仍在達沃斯上空回響。施瓦布坦言:“每個人都很欣賞中國關于全球化的主張和承諾。”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說:“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個偉大的計劃,我非常希望能夠實現。與此同時,中國為實現這個目標所作的努力令人欽佩。”巴基斯坦總理阿巴西在達沃斯論壇上指出,“一帶一路”倡議與今年的論壇主題“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運”高度吻合,“‘一帶一路’倡導人員、商品和思想自由流動,是非常了不起的開放文化”。
在年會現場,主辦方特意設立了一個名為“脈沖指數”的互動環節。“脈沖指數”通過傳感器將不同人的指紋和心率數據投射到一塊屏幕墻上,每個人的指紋和心率都是獨一無二的,但若放在一起,就仿佛構建起人們共同的命運。與會的國際貿易中心執行主任岡薩雷斯表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所傳達的訊息是,“國際合作是雙贏的,不是零和游戲”。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說:“中國已成為多邊主義的重要支柱,我們踐行多邊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正是基于這種國際認同,這一中國理念去年多次載入聯合國相關決議,產生了深遠影響。英國劍橋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資深研究員馬丁·雅克表示,美國對外政策的變化讓世界對中國在全球問題上的立場和主張充滿興趣,“習近平主席演講的主要觀點迅速傳遍世界,并被視為對經濟全球化的標準界定,將之稱為新的全球共識也毫不為過”。
馬克龍表示,若不支持全球化,民粹主義、極端主義就會占上風,多邊主義正遭遇危機,應該通過建立以對話應對危機的機制、通過應對氣候變化和制定合理的貿易規則,來重新煥發多邊主義的活力。對多邊主義的質疑,其實源于美國等發達國家內部政治環境的變化。一些歐美國家出現民粹主義運動,一些中產階級和草根民眾認為全球化損害了他們的切身利益,因此反對以國際共識為基礎、反映各方利益的多邊主義,強調本國利益至上。反多邊主義政治的抬頭,究其原因是這些國家內部政策嚴重失衡,試圖通過轉移矛盾、“栽贓”多邊機制為自己找替罪羊。默克爾“保護主義不是答案”的主張,得到眾多論壇嘉賓的肯定。
狹隘民族主義、保護主義是死胡同;多邊主義是維護和平、促進發展的有效路徑。一年來,從二十國集團漢堡峰會到亞太經合組織峴港會議,從美國政府宣布退出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后世界將目光投向中國,中國正成為完善全球治理最為活躍的動力。中國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得到越來越廣泛的認同。中國提出并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國際合作共贏傳遞著強烈信心。近年來,主要區域性地區組織都與中國建立了常態化的合作機制,提出構建中拉、中非、中阿、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等設想,通過互利合作,將一塊塊大陸緊密相連。
維護和發展多邊主義,是應對當今全球挑戰、解決當前世界難題的必然選擇,也是歷史發展的潮流。以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和南非等“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綜合國力增強,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顯著提升,在全球主要多邊機制中發揮更大作用,給多邊主義帶來新的活力。
冰雪小鎮熱議中國故事
“中國正在如何引領世界”“中國的經濟政策”“‘一帶一路’的國際影響”“新時代的中國機遇”“增長的責任、中國助力世界的未來”“馬云對話會”“劉強東互動討論會”……瀏覽論壇日程,可以發現眾多與中國議題相關的會議、活動和討論。講述中國故事的劇本頻頻在此上演。
中國在氣候變化、互聯網未來和通過“一帶一路”建設融資發展等方面發揮的引領作用,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同時,在貿易、創新和循環經濟方面,中國企業也越來越多地扮演負責任的角色,推動世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用新經濟模式推動全球走向共同繁榮。達沃斯這個歐洲冰雪小鎮,似乎特別愛傾聽來自亞洲東方的聲音。據統計,今年共有136位中方參會者參加此次年會,超過2017年的120位和2016年的93位,創歷史新高。
論壇第二天,是各國元首或政府首腦集體亮相和發表重要演講的日子。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劉鶴的出現,使中國成為關注焦點。世界經濟論壇大中華區首席代表艾維德表示,“鑒于劉鶴在理解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人們非常熱衷于聽到他的觀點,更好地解讀中國的未來。”演講中,劉鶴強調,中國將繼續推動全面對外開放,大幅放開市場準入,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堅定維護多邊主義和多邊貿易體制,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劉鶴表示,今后中國改革的重點有四大領域,即金融開放、制造業和服務業開放、知識產權保護以及擴大進口。
中國是全球化的參與者、受益者和推動者。中國企業家在達沃斯現身說法,表態力挺全球化。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在論壇上明確反對日漸抬頭的貿易保護主義,提倡各國應該走普惠式全球化道路。他表示,全球化是大勢所趨,未來所有年輕人和中小企業都可以實現全球買、全球賣、全球運、全球付、全球游,一部手機就可以,連護照都不需要。“我覺得阻止貿易是不可能的,世界需要貿易,貿易是解決戰爭的方法。一旦貿易停止,戰爭就會開始。”坐在馬云旁邊的秘魯總理阿勞斯贊同馬云的觀點,表示秘魯等眾多國家都支持貿易簡化、投資簡化、互相幫助,這對各國都很重要。
無獨有偶,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劉強東在論壇上也大談全球化。劉強東表示,京東不會只在中國發展,全世界主要的城市都在考慮范圍之內。在進軍印尼、泰國市場后,京東2018年將進軍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京東國際化具體分為兩步戰略。第一步,要把中國人喜歡的海外品牌帶到國內。第二步,把中國優質的品牌帶到國外。劉強東表示,物流和金融業務未來也會加快國際化。目前,京東金融已在硅谷設立了研發中心,未來將考慮在歐洲、以色列設置新的研發中心。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