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強告訴記者,電力交易中心究竟以哪種模式為主流,目前沒有定論。各利益相關方都是以“先下手為強”的心態在嘗試摸索。也有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認為,區域性的電力交易中心可以嘗試,但就建設京津冀電力交易中心這一個例來看,認為涉及北京市的電網安全保障,或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分享電改紅利存在隱形門檻
在已經公布的各類電改文件中均提到,要打破壟斷,加大向社會資本的開放力度,向符合條件的市場主體平等開放售電業務和增量配電業務。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先后成立了500-600家售電公司。然而,相當一部分企業在公告成立售電公司后就沒了“下文”。
“售電公司還是存在隱形門檻的。”林伯強認為,普通的參與者很難擺脫各種限制,從事電力批發商的業務。電網公司目前的優勢仍很明顯,尤其在售電側,地位很難受到挑戰。對于發電企業來說,目前成立售電公司的意愿是最強的。在電力供應明顯寬松的形勢下,建立售電公司意味著可以多銷售自發的電。地方政府則希望把降電價的紅利留給重工業企業,提振地方經濟。利益格局正在發生變化,因此各利益主體間的博弈將更為激烈。
林伯強認為,近期電改進展主要集中在文件公布方面,真正的改革或在明年上半年進入實質性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公布的13省市區電改(售電側)改革方案中還集中提到,鼓勵增量配網投資向社會資本放開。多數地方計劃在具備條件的開發區、產業園區和重點功能區率先開展增量配電業務放開試點工作。
根據發達國家經驗,配網、輸電網投資比例約在1.5比1左右,國內配網投資占比遠低于這一水平。根據《配網改造行動計劃2015-2020》,我國配電網建設改造投資不低于2萬億元。
申萬宏源公用事業行業報告認為,PPP 模式有望在電力投資中推廣。園區型區域電網是當前增量配電業務試點的主要方向之一,具有地方政府資源的配網設備商、配網運營商及售電公司將擁有開發園區配電網的潛能及優勢。配網設備商通過PPP 模式參與新增配網的建設,能夠在不影響回款的情況下大幅帶動設備銷售。
記者梳理發現,安徽、河南、新疆、山東、北京、黑龍江、福建等地的方案中還提到,國網地方電力公司以外的存量配電資產將視同增量配電業務。有電力行業人士認為,這種界定頗為模糊,或影響放開的進度。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