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民營股東躊躇退出 稀缺牌照是“香餑餑”還是“雞肋”?
隨著湖南三湘銀行正式獲得銀監會批復籌建,第八家民營銀行浮出水面。據《經濟參考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江西、福建、山東、北京等地的民營銀行不久也有望正式獲批。民營銀行申設呈現“多地開花”之勢。
業內人士認為,在一些追求短期利益的民間資本來看,民營銀行牌照已不再是過去看上去很美的“香餑餑”,反而有些“雞肋”,這是市場趨于理性的體現,民營銀行短期內難以攪動整個市場。作為市場的補充者,未來民營銀行更應在差異性、特色化方面多下功夫。
現象 民營銀行申設熱潮持續
繼2014年首批五家試點之后,民營銀行的申設節奏近來明顯加快。5月上旬重慶富民銀行獲批、6月上旬四川希望銀行獲批,而隨著8月1日三一重工的一條“銀監會同意批復籌建湖南三湘銀行”公告落地,第八家民營銀行也正式浮出水面。三湘銀行由三一集團、三一智能、漢森制藥、新仁鋁業等多家湖南本土企業發起成立,注冊資本為30億元。
據了解,民營銀行申設包括輔導和正式申設兩個環節。其中輔導環節又包括可行性調研、論證、會商三個階段。地方銀監局論證結束后,還需同地方金融辦進行會商。進入正式申設環節,需要發起人向銀監局申請,銀監局初步審核后再報銀監會審批。
多家中西部民營銀行也正處于申設進程中。江西省銀監局局長李虎日前表示,江西首家民營銀行的組建工作進展順利,將于8月底前正式申報設立材料。他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透露,“相關有意向的企業大都是江西本地的行業龍頭企業。我們也在加快工作進度。”另外,擬設立的瑞麗邊貿銀行此前已把籌建申報材料上報云南省政府,現已成為云南省重點推薦上報國家的民營銀行。
與此同時,一些東部和南部的省份也在加緊布局民營銀行。福建省自由貿易試驗區平潭片區金融辦近日公告稱,福建華通銀行(籌)將落戶平潭,目前已完成銀監會論證工作,有望年內獲批成為福建省首家民營銀行。該行的業務方向或定位于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和農村金融。另據記者了解,北京中關村銀行、山東藍海銀行等距離真正獲批也僅差一步之遙。
觀察 部分民營股東打起“退堂鼓”
當前民營企業申設民營銀行熱情不減。來自民營銀行籌建申請輔導咨詢機構——中商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6年7月,全國共有12家民營銀行核名,其中,有7家為二次或二次以上核名(核名有效期為6個月)。1月至7月民營銀行核名總數達108家。
湖南本土上市公司漢森制藥是三湘銀行的發起方之一,持股比例為15%。漢森制藥副總裁、董秘劉厚堯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公司在做大做強主營業務的同時,離不開金融平臺的支持,并且需要有新的利潤增長點,因此考慮適當參與金融行業的投資。而且,三湘銀行作為湖南省第一家民營銀行,其金融“牌照”屬于比較稀缺的資源,參與投資的時機較好。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表示,當前民營企業申請設立銀行的積極性較高,一方面是因為這些企業擁有大量資金,而金融業算是不錯的投資方向;另一方面,很多企業希望通過向金融領域延伸布局,為供給鏈上下游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去年第一批開業的民營銀行,有的借助互聯網技術或新興業態形成了差異化的業務模式。
不過,在這股熱潮之中,也有多家準備籌建民營銀行的上市公司打退堂鼓。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