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司法權威需破解執行難題
孟津縣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 張國強
人民法院工作是一項系統性工作。作為基層的人民法院,經常要直面很多難題,其中,執行問題是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被執行人難尋、可供執行線索難求、協助執行人難求、特殊主體的財產難以執行等問題是阻礙執行工作正常開展的直接障礙,導致很多案件長期得不到有效執行。孟津縣人民法院以做好執行工作作為維護司法權威、提升司法公信力的突破口,不斷探索破解執行難題的好方法、好路子,取得了一定成效。兩年來,孟津縣人民法院實際執結各類案件603起,為當事人挽回經濟損失13351.78余萬元,實際執結率提高了63.2%,執行標的實際到位率72.3%。
以專項活動為依托,營造執行氛圍。兩年來,孟津縣人民法院先后開展了“倡導誠信、見證執行”活動、“清理執行積案”專項活動、涉民生案件專項執行活動、金融案件集中執行活動等多種形式的執行專項活動。將拖欠勞動報酬、拖欠農民工工資、拖欠交通肇事賠償款等民生領域的案件和涉執信訪案件作為工作的重點,努力提高案件的實際執結率和執行標的實際到位率,盡力維護勝訴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為了能夠順利找到被執行人,“凌晨圍堵”成了我們最常用的執行手段。實行非常規的工作機制,凌晨4點左右起床,與當事人打時間差,趁被執行人熟睡之際悄然而至……干警們雖然辛苦些,但收獲不小。一般是提前規劃好執行路線,每次集中執行10余起案件,輾轉4至6個鄉鎮,行程百余里。兩年來,共開展了73次“凌晨圍堵”行動,每次多則找到三五個、少則找到一個被執行人,回來后再做當事人的思想工作,能夠促使很多案件順利執行到位,有些案件還能當場履行完畢。
嚴厲懲處拒執行為,打擊震懾“老賴”。長期的執行實踐,讓我們深深地意識到,一些被執行人之所以長期逃避執行、拒不執行,與他們內心深處對法律的藐視有很大關系。很多被執行人認為,即便是不履行生效裁判,法院也不會把他們怎么樣。出于這樣的僥幸心理,他們長期與法院繞圈子、躲貓貓、軟磨硬泡,對于申請人因此遭受的經濟與精神的折磨漠然視之。如何在執行工作中樹立法律的權威成為我們經常思考的問題。而要對被執行人的拒執行為進行懲處,最主要的就是對被執行人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的事實的確認和證據的收集。為此,我們在開展執行活動時多管齊下,爭取縣委和其他部門支持,由政法委牽頭,協調公、檢、法、司和其他相關行政機關開展執行聯合行動,加大對拒執罪的打擊力度,造大執行聲勢,震懾被執行人,推動執行工作有效開展。同時邀請電視臺將我院嚴懲拒執行為的做法和典型案例制作成專題片進行采訪報道,有力震懾了“老賴”的囂張氣焰。
抓好涉執信訪,促進社會和諧。涉訴信訪問題一直是困擾各級法院工作的主要問題。大量涉訴信訪案件滯留法院得不到有效解決,直接影響了法院威信,使人民群眾對法院的評價大打折扣,也影響了黨和政府的形象。而涉執信訪問題則是涉訴信訪的重中之重。就我們院來說,涉執信訪案件數量占到了信訪案件總數的80%以上,決定了解決好涉執信訪問題成為做好信訪工作的關鍵所在。對此,我院高度關注信訪工作尤其是涉執信訪案件的化解穩控工作,經常組織召開黨組會專門研究涉執信訪問題。逐案分析研判涉執信訪案件化解穩控方案,全力做好矛盾化解工作。如鄭某申請執行牛某借款糾紛一案,牛某長期躲避執行,鄭某四處上訪。后經多方打聽,得知牛某在縣城某小區有一房產出售,執行局政委王武偉以買房人名義與牛某取得聯系,伺機控制牛某并敦促其履行了還款義務,使得這起持續3年的涉執信訪案件成功化解。對于那些確無能力執行的被執行人而申請人生活又極度困難的,我們爭取政府支持,落實好司法救助措施。兩年來,先后向73起案件的81名被執行人發放司法救助基金87.98萬元。涉執信訪案件數量從2013年3月底的36起減少為現在的7起。
服務發展大局,護航企業發展。積極響應市、縣“真情服務企業、積極破解難題”的服務理念,自覺將執行工作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去統籌,去謀劃。對涉企案件,能夠執行到位的,全心全力予以執行。如在執行洛陽某機械有限公司申請執行西藏某機械銷售有限公司拖欠貨款一案時,成立以黨組副書記、副院長為首的專案組,驅車數千里,歷時15天,放棄中秋節和家人團聚的時間,經受著劇烈高原反應和惡劣氣候的嚴峻考驗,為企業挽回貨款200余萬元。對于涉及同一企業或同類糾紛案件,集中統一執行。如以縣農行和郵政銀行為申請人的57起借款糾紛,涉案標的180余萬元。我們多次與申請人商討執行方案,先后開展了3次集中圍堵行動,為金融機構回籠信貸資金130余萬元。對有發展前景但履行能力較差的企業,采取“放水養魚”的辦法。如在執行以某基礎工程有限公司為被執行人的36起案件時,我們分3次為申請人執行追回工程款370余萬元,既維護了該公司的正常經營秩序,也為申請人挽回了巨額經濟損失,實現了雙贏的效果。
創新工作機制,拓寬執行渠道。建立執行聯動機制,積極爭取縣委、人大、政府、政協和社會各界的支持,注重與鄉鎮黨委、政府、土地、工商、金融等部門的溝通和聯系,搭建執行合作平臺。
一是建立執行線索有獎舉報機制和執行聯絡員機制。在各鄉鎮、行政村設執行聯絡站,建立執行聯絡員網絡,懸賞執行,激勵積極提供可執行線索者。
二是推行執行“指導員”制度。在不干預案件審理的前提下,指導各業務庭統籌考慮案件審判執行工作,形成“立、審、執、警、訪”五聯動,增強審判、執行工作的有效銜接,提高執行績效。兩年來,157起民事案件的當事人結案后,在合議庭的敦促下主動履行了生效裁判。民一庭干警李慧在審理衛某訴郭某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一案時,得知雙方2年前因該事故發生的一起賠償糾紛尚未執行,主動與執行干警協調配合,既妥善調處了該事故責任糾紛,也促使雙方就前一賠償案件達成了和解協議并當庭履行完畢。
三是深化司法公開,促進陽光執行。通過網絡、電視等新聞媒體4次公布了166名失信被執行人名單,19次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開展見證執行活動,開通網絡司法拍賣平臺,11件拍品成功拍出,7萬余元涉案標的物成功變現。通過“三微一體”便民互動平臺對“凌晨圍堵”集中執行活動進行同步直播,進一步加深了人民群眾對執行工作的認知與了解。
注重內部挖潛,激發隊伍活力。為了最大限度地調動執行干警的工作積極性,激發隊伍活力,縣人民法院主要領導和主管執行工作的院領導多次深入執行一線,同干警交流談心,幫助他們解決好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及時消除他們心頭的疑慮和困惑。盡管院里人員和經費都很緊張,但還是為執行局增派2名年輕干警,新配置了3臺車輛,配備了執行記錄儀、錄像機、照相機、手電筒等必要的物質裝備,充實了執行力量,給每位執行干警每月增發辦案補助和通訊費用260元,鼓舞了干警士氣。完善執行工作績效考評機制,把案件的實際執結作為考評的重點,通過開展辦案競賽、業績評比等活動,營造了風清氣正、奮發向上的工作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