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宗教力的區位優勢來持續打造文化區位優勢,補充經濟區位動力的不足
就我國與東盟國家開展的經濟貿易關系而言,近10年來,我國與東南亞國家在經濟合作方面卓有成效。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東盟-湄公河流域發展合作”和“黃金四角經濟合作”三種大合作機制,卻缺乏文化機制的深度合作項目。我們應該逐步建立文化機制的深度合作平臺,實施“走出去”的發展戰略。南傳佛教在東南亞佛教文化圈有內在的文化區位優勢,它可以與我國與東盟國家經濟區位優勢形成互補,進一步全面推動我國發展戰略的可持續發展。
就中國南傳佛教分布的云南省而言,與東南亞國家有著天然的地緣、族緣、文化、經濟聯系,云南省通過瀾滄江-湄公河與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相連,并與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接近,是中國連接東南亞最便捷的陸上通道。云南又地處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的中心,以其獨特的區位優勢扮演著中國與東盟各國之間開展經貿合作的重要角色,并在經濟區位優勢的商貿往來中,已經形成了經濟區位邊境地區一體化效應。這一經濟區位優勢可以與中國南傳佛教的文化區位優勢相互結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動中國與東盟國家的經濟、文化、政治等方面的交流。
不過,我們還應該前瞻性地預測到,影響邊境一體化效應的因素非常復雜,區位優勢不能單純依靠經濟因素來保持。經濟區位的絕對優勢不是一成不變的。而云南與東南亞地區天然的地緣、族緣和親緣關系的文化區位優勢卻是固定不變的。在經濟區位優勢不是一成不變的或者可能改變的情況下,我們應以文化為平臺,持續打造文化區位優勢,補充經濟區位動力的不足。要未雨綢繆,以宗教文化軟實力來考慮和推動中國發展戰略的持續發展問題。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