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造成的不平等,是當前公眾普遍不滿、強烈要求盡快解決的突出問題。恰恰是這些體制性不平等的困擾,構成了我國經濟社會的最主要矛盾。
越是重要領域和關系到國家命脈的關鍵行業,如要素市場、重化工業、支柱產業、基礎設施等,越缺少有效監督,排斥市場的狀況就越是突出。
實體經濟領域、初次分配領域要充分市場化,確保效率優先。
穩中求進中要尋求突變。必須巧妙地處理好漸進與突變的辯證關系,把握好出臺綜合配套高強度集中化改革的時機和節奏,而不能一味片面強調漸進。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在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決策舉世矚目,各項具體方案正在緊鑼密鼓的醞釀之中。在利益多元化、國內外經濟情況高度復雜、約束條件越來越多的新形勢下,全面深化改革成敗的關鍵是理清思路,從不同階層和利益群體中找到根本利益,形成最大共識,從而找準能夠為各界普遍接受的主攻方向。
全面深化改革要防止頂層設計缺陷
三十多年來,隨著發展與改革的歷史性演化,我國社會經濟利益關系也逐步呈現復雜化、多元化局面。在這種情況下,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處理好方方面面的關系,防止出現頂層設計缺陷,在“改什么”、“怎么改”的重大問題上,需要形成共識,防止打亂仗。利益多元化固然會對改革有不同的視角,不同的主張,但不能成為反對共識的理由。尤其要具體分析各種利益的來龍去脈,不是所有的利益都是永久的,都是合理合法不可撼動的,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地搞平衡、都兼顧。頂層設計要體現公平正義,要深入觀察分析各種利益形成的緣由、性質,對不合理的“奶酪”就必須動。
防止頂層設計缺陷的關鍵是認清兩類性質不同的不公平、不平等
為理清思路、找準主攻方向,形成最大共識,首先需要明確區分、識別兩種成因和性質完全不同的不公平、不平等及其導致的收入、財產差距。
一類是公平競爭、市場激勵、優勝劣汰、主觀努力、個人天賦、企業素質、獎勤罰懶、能力差別、貢獻差異等等導致的行業、企業、個人財產-收入差別。可簡稱為“市場性不平等”。這是“游戲規則”機會均等基礎上的起點公平,是相對公平而非絕對公平(后者可能永遠不可能存在)。市場化的起點公平,促進經濟社會技術進步,激發經濟活力,對于這一類不公平,要排除干擾,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性作用,仍然應當是今后要牢牢把握好的正確方向。
另一類是由長期以來不合理體制機制造成的種種特權、雙重標準甚至多重標準所導致的不公平、不平等。可簡稱為“體制性不平等”。它屬于排斥市場競爭、不講規則、依賴特權、制造歧視、政企不分、權錢交易、憑借行政壟斷和政府不當干預所導致的不公平和不平等,是我國行業、企業、個人財產-收入差距無端拉大的根本原因。體制造成的不平等,是當前公眾普遍不滿、強烈要求盡快解決的突出問題。恰恰是這些體制性不平等的困擾,構成了我國經濟社會的最主要矛盾。
頂層設計不可以混淆兩類不公平,要區分輕重緩急,不能一鍋煮,否則將導致思想、行為、具體方案的混亂,令改革倒退,過早、過激地整治市場性不平等,而輕易放過了體制性不平等。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