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應該怎樣深化消費體制的改革
當前應該從哪些方面改革?我提五條意見:
第一,要理順各種消費關系。消費關系有內部關系和外部關系。外部關系就是消費和生產的關系、消費和分配的關系、消費和交換的關系,這其中最重要的是生產和消費的關系。還有就是消費跟收入的關系,消費跟儲蓄的關系。這些關系現在都不順。所謂內部關系,主要包括幾個方面:一是政府消費和居民消費的關系;二是城鄉消費的關系;三是地區消費的關系。我認為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腦力勞動者和體力勞動者、高消費者和低消費者的關系。總體來說,就是消費內部關系和外部關系要理順。
第二,建立國家、企業和個人多層次消費決策體系、主權體系。大家都知道有生產者主權理論,還有消費者主權理論,如果按照這些理論來說,我們中國現在正處在由生產者主權為主,向消費者主權為主轉變過渡。過去是生產者主權,一切都是由生產者定的,生產什么就消費什么,生產多少就消費多少。消費者是被動的。我們今后必須轉向以消費者主權為主,消費什么就生產什么,消費多少就生產多少。消費者就可以進行選擇。由生產者主權為主向以消費者主權為主進行過渡,我們的任務還很艱巨。
第三,建立各種消費者組織。消費者組織,大家知道一個中國消費者協會。其實,不能只這一個,應該成千上萬,吃穿用住行醫,各行各業各地區都應該有。我們知道,在市場經濟中,是小政府大社會。大社會問題很多,其中一個就是消費問題。這個消費問題是13億人的問題,誰來管理、誰來協調,問題誰來幫助解決,信息誰來收集,誰來干。當然要依靠消費者協會。我認為中國現在很需要消費者協會,這個大社會不是一盤散沙,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應是一個有組織的社會。
第四,加強消費教育,提倡文明消費。人類的文明是多方面的,其中消費文明是重要方面。如果用消費文明來看看現實當中,問題太多了。比如旅游,旅游是一個文明活動,但是在旅游當中發生的不文明行為,也是很多的。吃飯有這個問題,穿衣也有這個問題。過去對消費引導、消費教育很重視。1984年10月12日,《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三大報紙同一天發布一條消息,題目是“河北省武邑縣成立了青年消費引導協會”,并發表了評論員文章:《重視生活方式的變革》。現在好像很少看到了。
第五,制定和執行有關消費方面的法規?,F在關于消費方面的法規,都是隱含在工商管理、藥品管理、交通安全管理等內。沒有法規,問題根本解決不了。比如物業和業主打架,比如存車的問題,比如住的樓房上層漏水,下層不能住了,上面不去修理,這些問題太多了。這方面我們缺法規,香港就有這方面的專門法規。我們現在建了很多大樓,一片一片的,但是管理是極差的,業主跟物業管理矛盾很多,這方面的問題怎么解決,還是要進行法治管理,要建立法治國家,我們沒有這方面的法規,整天光用拳頭打架行嗎?不行。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原財貿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