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隨著俄羅斯同歐亞經濟合作的深化,以出口能源為主的俄羅斯將成為歐亞各國重要的能源供應商。俄羅斯將會擁有對外貿易的發言權、主動權甚至支配權,使得合作各方面向著建設性戰略伙伴地位轉化,而不是僅處于合作的邊緣國家位置或片面的經濟技術意義上的簡單合作。俄羅斯將再次成為不容忽視的大國,這是新歐亞主義思想背后的“強國主義”目的。
最后,新歐亞主義對俄羅斯經濟的影響,將進一步影響到俄羅斯的外交。“經濟外交”是俄羅斯現階段的外交政策。俄羅斯計劃同其經濟伙伴國家在關系國家存亡的能源上建立起不可分割的關系,這對提高俄羅斯的大國地位,重新掌握外交主導權十分重要。
普京執政后,延續了歐亞主義的方針和路線。他強調:“俄羅斯過去是,將來也還會是一個偉大的國家,它的地緣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不可分割性決定了這一點。”19在2000年國情咨文中,普京把實用主義、經濟效益和國家安全作為新政府的主要任務,認為國內目標高于國際目標。在內政方面,普京政府主張實行“可控制的市場經濟”,并根據蘇聯70年經濟建設和俄羅斯20世紀90年代經濟轉軌的經驗教訓,制定了“強國主義”(Державизм)的基本方針。這一基本方針既沒有繼續葉利欽時期激進的經濟改革計劃,也沒有回到蘇聯時代的計劃經濟軌道,而是強調在不引發大的社會動蕩的前提下逐步改革,強調遵循溫和的自由市場經濟原則,建立由國家調控的自由社會經濟體系。在外交方面,普京把“東西方并重”外交進一步發展為各個層次的平衡外交,把俄定位為一個地區性的大國,集中力量關注自身周邊地區的安全,不再追求與自身國力不相適應的、不切實際的大國地位,近期目標是在俄羅斯周邊建立一個巨大的“穩定的弧形(圓形)安全帶”。2002年4月,普京又宣布俄羅斯的目標是融入歐洲主流經濟。
俄羅斯的歐亞特征是一種現實,是一種地理和歷史的存在,是俄羅斯國情。新歐亞主義的過人之處就在于它緊緊抓住了這一點,并以此作為思考俄羅斯問題的出發點,超越了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所建構的“西式”社會。俄羅斯著名東方學家米哈伊爾·列昂齊耶維奇·吉塔連科認為:“歐亞精神也許不僅會成為俄羅斯經過更新的意識形態,成為俄羅斯振興的新的范式,而且在后工業社會、信息社會中賦予跨文明關系新的思想典范。”在新歐亞主義影響下,俄羅斯的經濟發展戰略會給世界,特別是俄在東亞重要的合作伙伴——中國帶來機遇和挑戰。如何處理同俄國的經濟合作,是我國政界、知識界精英目前急需考慮的重要課題。
俄羅斯民族是善于思考的民族,伴隨著每一次社會劇變,知識界總會發生激烈的思想碰撞,面對國家的發展方向進行著痛苦的選擇。是弘揚俄羅斯的民族精神,還是向西方急劇轉向,這一問題長期以來一直困擾著俄羅斯人。從18世紀初葉彼得一世的改革到19世紀60年代亞歷山大二世改革,再到20世紀初期托雷平大臣的改革,最后到20世紀80至90年代戈爾巴喬夫—葉利欽改革,都是俄羅斯強迫自己西方化的痛苦嘗試。在這四次改革中,除第一次取得一些成就外,其他三次都給俄羅斯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特別是第四次改革,不僅使蘇聯解體,經濟狀況急劇惡化,人民生活水平每況愈下,政治局面動蕩,民族分裂主義猖獗,威脅著國家的生存,而且使俄羅斯國際地位一落千丈,成了西方的經濟附庸,導致西方國家信誓旦旦允諾的支援成為一紙空文。這些殘酷的現實深深地刺痛了俄羅斯人民的自尊心,重新引起了西歐派與其他思想文化派別之間的東西方文化之爭。歐亞主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獲得了復興和從未有過的社會關注,它從20世紀初的民間思潮成為當代俄羅斯政府的國家發展戰略,對俄羅斯外交、安全和經濟復興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
正如自稱是“最后一個歐亞主義者”的列夫·古米廖夫在1992年去世前接受記者采訪時所說的,“我知道一點,并愿意悄悄地告訴您,俄羅斯如果想要得救的話,就必須成為歐亞大陸強國,事實上,只有歐亞主義能夠救俄羅斯” 。20
注釋
1“歐亞主義的誘惑”(Евразийский соблазн)來自當代俄羅斯學者諾維科娃和西濟姆斯卡婭等主編的同名文集《歐亞主義的誘惑:歐洲和亞洲之間的俄羅斯》(Новикова Л., Сиземская И. Россия междуЕвропой и Азией :Евразийский соблазн.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Наука , М. , 1993.)。書中編入了幾位歐亞主義思想家的著作,主要研究位于歐亞大陸的俄國的命運;并收錄了著名的非歐亞主義者圍繞歐亞主義思想進行論戰的文章。編者認為:“歐亞主義既是一種哲學社會思想,也是政治運動。”參見:Новикова Л. ,
Сиземская И. Россия между Европой и Азией : Евразийский соблазн.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Наука , М., 1993. С. 2。
2[俄]克柳切夫斯基:《俄國史教程》(第1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年,第28頁。
3Пономарев Н.М.История СССР.М.,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Нука''.1996.Т.2.c.374.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20頁。
5克柳切夫斯基認為:“在改革前的農村和新俄羅斯中產生的不是我國歷史兩個相鄰的時期,而是兩個相互敵對的風格和生活傾向,這種風格和傾向導致俄國社會的分化,并導致彼此間斗爭,取代了他們本應和睦地與自己的共同的生活困難處境的斗爭。”參見:Семенникова Л.И.Россия в мировом сообществе цивиилизаций.рянск,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Курсив''.1996. C.156。
6НовиковаЛИ.Cлавянофильство и современость. СПб.,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Знание''.
1994.c.89-92.
7關于俄國僑民人數、政治態度和社會團體的內容,參見張建華等:《紅色風暴之謎:破解從俄國到蘇聯的歷史神話》,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2年,第249~269頁。
8“歐亞主義”(Евразийство)是歐洲(Европа)和亞洲(Азия)兩個詞的合成詞。
9文集收錄了比欽里的《舊階層歷史中的東方與西方》,特魯別茨科依的《論真實的和虛假的民族主義》、《俄羅斯問題》、《論土蘭因素和俄國文化》、《我們和他人》、《普遍歐亞民族主義》,薩維茨基的《歐亞主義》、《兩個世界》、《草原和定居》、《主人和經濟》,阿列克謝耶夫的《歐亞派與國家》和卡爾薩文的《政治基礎》等12篇文章。
10Новикова Л.И.,Сиземская И.Н.Россия между Европой и Азией Евразийский соблазн. Антология.М.,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Наука''.1993.c.100.
11Челышев А.Г.,Шаховский Г.Д.Культурное наследство Русской эмиграции 1917-1940.М.,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Наука''.1994.Т.1.c.146.
12Новикова Л.И.,Сиземская И.Н.Россия между Европой и Азией Евразийский соблазн. Антология.М.,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Наука''.1993.c.165-168.
13[俄]托洛茨基:《托洛茨基自傳——我的生平》,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第255頁。
14Савицкий П.Н.Континент Евразия.М.,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Аграф''.1997.c.15.
15Алексеев Н.Н.Русский народ и государство. М.,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Аграф''.2000. c.177.
16ГумилевЛ.Меня называют евразийцем//Наш современик.М.,1991(1); Гумилев Л.Заметки последнего евразийца//Наше наследие. М/, 1991(3)
17丁佩華:“俄羅斯與亞歐經貿合作:現狀和前景”,《俄羅斯研究》,2001年第1期。
18[俄]普京:“21世紀頭十年”,俄新社1999年12月27日電。
19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М.,1999-12-30.
20ГумилевЛ.Н. Ритмы Евразии: Эпохи и цивилизации..,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Экопрос''. 1993.c.31.
Temptation of the Eurasian Doctrine: From Popular trend of Thought to National Strategy
Zhang Jianhua
Abstract: To carry forward the national spirit of Russia or make a U-turn to embrace the West? This is a problem that has long plagued the Russians. Under the new historical conditions, the Eurasian doctrine, which originated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has become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ontemporary Russia. It has produced extremely important influences on Russian diplomacy, security and economic revival. By adhering to the Eurasian doctrine, Russia aims to become a power like before that no country can afford to ignore. After Putin took office, he continued with the lines and policies under the Eurasian doctrine. Upon the influence of the new Eurasian doctrine, the Russian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will bring both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o the world, in particular, China.
Keywords: New Eurasian doctrine, economy, Putin, the doctrine of powers
【作者簡介】
張建華,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導,世界史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俄國思想史和蘇聯政治史。
主要著作:《俄國史》、《激蕩百年的俄羅斯:20世紀俄國史讀本》、《俄國知識分子思想史導論》、《蘇聯知識分子群體轉型研究(1917-1936)》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