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圍繞農村困難群體的權益保障問題、教育公平問題等重大課題啟動大調研工作,力爭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形成有價值的意見建議,為黨和政府民主決策、科學決策提供重要依據。
積極改善民生,打造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特色品牌
統一戰線始終把參與扶貧開發和幫助改善民生作為工作重點,踴躍參與扶貧開發、抗災救災、公益慈善等社會事業,做了許多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好事,形成了光彩事業、智力支邊、溫暖工程、感恩行動、畢節模式、同心工程等一批叫得響、影響大、口碑好的特色品牌,取得了顯著成效。
貴州省赫章縣平山鄉江南村年逾古稀的村民韓桂賢終于圓了自己的“新房夢”,他百感交集:“想不到我這把年紀了,還能住上安逸的樓房,還能看到柏油路通到家門口,還能像城里人一樣每天到廣場上耍一耍。”“同心新村”的打造,使曾經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結構單一、交通閉塞、貧困落后的小山村發生了根本性轉變。2012年,中央統戰部協調東部十省市統一戰線籌集整合資金2.7億元,在畢節建設9個“同心新村”,如同9朵盛開在黔西北大地上的“同心”之花,展示出試驗區新農村建設欣欣向榮的發展氣象。
“人窮、地乏、環境惡”,曾經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貴州畢節的真實寫照。尋找擺脫貧窮落后、生態惡化、人口膨脹困境的根本出路,成為當時畢節面臨的最大難題。1988年6月9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建立“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并逐步確定了“開發扶貧、生態建設、人口控制”三大主題。
25年來,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與畢節試驗區干部群眾同心奮斗,開創了多黨合作共同推進貧困地區科學發展的先河。牢牢把握“開發扶貧、生態建設、人口控制”三大主題,通過建言獻策、項目協調、招商引資、公益捐助等方式,著力加快交通、水利、農業等基礎設施建設,努力解決群眾醫療衛生、人畜飲水、職業技術教育等困難,有力推進試驗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2010年開始實施的“助推發展、智力支持、改善民生、生態建設、示范帶動”五大工程,涉及30多類570多個項目,投入資金465億元,培訓各類人員數百萬人次,協助招商引資協議金額670億元,被譽為“同心工程”。試驗區群眾紛紛贊譽:“同心”連著黨心、民心,“同心”品牌好。畢節已成為統一戰線服務科學發展的試驗區和多黨合作的示范區。
總結推廣“畢節經驗”,全國統一戰線積極開展“同心”實踐活動。福建省閩西北老區“海西春雨行動”、安徽省大別山革命老區“同心示范”工程、江西省“同心·振興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廣昌示范區”,全國各地“同心”實踐豐富多彩,統一戰線各領域“同心”品牌影響廣泛。2012年,全國統一戰線實施各類“同心”主題項目4007個,涉及資金2726.48億元。“同心”實踐,有效提升了統一戰線服務科學發展和實現自身科學發展的水平。
光彩事業是我國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為響應“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于1994年發起實施的一項社會扶貧事業。光彩事業開展近20年來,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特別是十六大以來,適應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新要求和我國貧困標準線逐步提高的新形勢,光彩事業秉承義利兼顧、以義為先理念,不斷開拓工作領域,積極創新工作方法,呈現出蓬勃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發展勢頭,成為推動欠發達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力量,成為先富幫后富、促進共同富裕的生動實踐,成為促進“兩個健康”的重要平臺。
引導非公有制企業轉變發展方式、加快轉型升級
統一戰線通過采取“銀企對接”、“校企對接”、“企企對接”等多種形式,協助搭建金融、技術、人才等服務平臺,從人才智力、平臺載體、經驗借鑒等方面,全力助推非公有制經濟結構調整步伐。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我國經濟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是廣大非公有制企業走科學發展道路的必然選擇。統一戰線和工商聯組織積極探索推動非公有制企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有效途徑和方式,實施“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行動”,取得了顯著效果。
為把中央關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決策部署轉化為非公有制企業的實際行動,中央統戰部從2010年開始,開展了民營企業轉變發展方式典型案例征集評選和宣傳推廣工作。各省級統戰部門進行廣泛動員,組織民營企業積極參與。
各級工商聯組織積極探索建立有效服務平臺、載體和機制,推動非公有制企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各級工商聯大力宣傳國家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和鼓勵引導民間投資等相關政策,積極推動銀企對接、校企對接等活動,推進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努力提供技術、信息、管理、法律、人才、培訓等方面服務,組織建立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村鎮銀行,為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創造了有利條件。全國工商聯與國家質檢總局、工信部等七家單位聯合開展了以“抓質量水平提升,促發展方式轉變”為主題的“質量月”系列活動。為推進民營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全國工商聯開展了科學技術進步獎和科技創新企業家獎的評選活動,并在此基礎上首次成功推薦2個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地方各級統戰部、工商聯以典型引路的方式,助推非公有制企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新奧集團在短短20多年的時間內,由一個不知名的小企業迅速成長為總資產超過300億元的全球化清潔能源企業,走出了一條以創新帶動轉型升級的特色發展之路。河北省委統戰部、省工商聯從2010年4月開始啟動非公有制企業“學新奧、比創新、促轉型”活動,極大調動了河北非公有制企業創新轉型的積極性,涌現出一大批主動淘汰落后產能、積極推行節能環保生產的企業。
各級統戰部門和工商聯系統普遍開展非公有制企業轉變發展方式專題調研活動,總結成功經驗,形成規律性認識,以培訓和研討等形式,指導非公有制企業轉型實踐。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通過定期舉辦“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培訓班”、“省級工商聯企業家副主席培訓班”、“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企業家理事培訓班”和其它各類非公經濟代表人士培訓班,以及“中國民營企業投資與發展論壇”等研討活動,加強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形勢分析、政策解讀和問題研討,增強了非公有制企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緊迫感和自信心,為非公有制企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提供了理論指導,奠定了思想基礎。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