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考察。在黎平縣肇興侗寨,習近平總書記同鄉親們圍坐在一起,召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板凳座談會”,飽含著人民領袖的真摯情懷。黨員干部要拿出把冷板凳坐熱的定力,憂群眾之所憂,急群眾之所急,以實干實績實效擦亮人民群眾的“幸福底色”。農家院落、田間地頭,一張方桌、幾個矮凳就是一個臨時會場。一條小板凳,架起傾聽群眾心聲的“連心橋”,深藏著心系群眾的大情懷。
坐上板凳,想好為什么而坐。我們的屁股坐在哪里?“要與人民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這一面”,這是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帶領人民打江山、守江山的最大秘訣。“板凳問題”看似“小事”,卻彰顯為民大情懷,是黨員干部察民意、通民情、暖民心、解民憂的重要窗口,經常和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能更好地向群眾學習,學到辦公室看不到、書本中找不到的妙招實招。群眾中蘊含著無窮的智慧,要甘當人民群眾的小學生,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多坐坐群眾的矮板凳,多走走入戶的田間路,用耳傾聽民聲、用腳丈量民情、用心感知民意,把人民群眾中蘊藏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發出來,從群眾實踐中獲取破題思路和攻堅力量,切實將黨的溫暖傳遞到群眾身邊,送達百姓心里。
坐上板凳,究竟該怎么坐。群眾中有大智慧,板凳上有巧辦法。只有同人民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才能求到解決問題的實策。“板凳”坐得好不好,群眾最有發言權,也最有評判權。要運用好“四下基層”“一線工作法”等制度,廣泛開展“板凳聽事、板凳議事、板凳辦事”等活動,與群眾同坐一條板凳、同喝一碗茶,零距離普及政策、傾聽社情民意、征詢發展建議、收集熱點難點問題,與老百姓面對面說掏心窩子的話,實打實辦吹糠見米的事,全力以赴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要貫徹群眾路線,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圍繞教育、醫療、就業、住房、養老等民生熱點難點問題,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把群眾需求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板凳有形,蘊含的含義卻無形而深厚,干部群眾坐在一起動作簡單,產生的力量卻強大而無窮。我們要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革命傳統,把“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要求落到實處,始終和人民群眾坐在同一條板凳上,真正把民生實事做到群眾“心坎上”。(作者:張存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