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層”即“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是黨員干部密切聯系群眾的"金鑰匙"、破解基層難題的"傳家寶"。
宣講沉下去,民心聚上來。面對基層群眾理解能力的差異性,需要將政治話語轉化為百姓語言,把"文件話"變成"家常話"。要善用方言俚語構建溝通橋梁,巧借優秀人士故事架設情感紐帶,讓黨的創新理論帶著泥土氣息、浸著煙火味道,在家長里短中講透大道理,于柴米油鹽間傳遞大情懷。當政策解讀變成鄉親們聽得懂的"大白話",理論宣講轉化為群眾看得見的"身邊事",思想共識自然會在春風化雨中凝聚。
調研沉下去,實情浮上來。調查研究貴在腳沾泥土、身染塵灰。要摒棄"盆景式"調研的作秀心態,打破"劇本式"調研的形式桎梏,以"四不兩直"的突擊檢查代替層層過濾的精心安排。既要走進"樣板間"看成績,更要深入"背陰處"找問題;既要記錄整理顯性訴求,更要用心捕捉弦外之音。當干部的雙腳真正踏上田間地頭,當調研的鏡頭始終對準矛盾焦點,基層的痛點難點自會水落石出。
接訪沉下去,信任升上來。信訪工作是送上門的群眾工作,不能坐等矛盾上門,而要主動叩門解難。要傳承發揚"楓橋經驗""浦江經驗"的精髓,把接訪桌搬到村頭巷尾,將調解室設在百姓家中。既要用法治思維破解利益癥結,更需以人文關懷熨平情感褶皺。當群眾感受到訴求有處說、困難有人管、冤屈有處申,干群之間的信任紐帶自然越系越牢。
辦公沉下去,效能提上來。現場辦公不是表演作秀的舞臺,而是解決問題的戰場。要杜絕"雨過地皮濕"的形式主義,破除"雷聲大雨點小"的應付心態,以"馬上就辦"的作風直面問題,用"辦就辦好"的決心破解難題。既要解決顯性問題,更要深挖潛在矛盾;既要辦好眼前實事,更要謀劃長遠之策。當干部的服務半徑從機關大院延伸到群眾家門,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自然暢通無阻。
"四下基層"既是方法論,更是價值觀。它檢驗著黨員干部的宗旨意識,丈量著為民服務的初心成色。唯有以"沉下去"的姿態傾聽大地心跳,用"浮上來"的誠意回應百姓期盼,方能在向下扎根中實現向上生長,交出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民生答卷。
(作者:呂鈺婷,浙江省永康市象珠鎮象珠二村書記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