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江西豐城鐵路鎮洪州窯碗泥嶺,瞬間被古樸氛圍包裹,眼前滿是泥墻黛瓦、木梁陶瓷。工坊內,匠人埋頭制作青瓷,其成品瓷質細膩、色澤純凈。展廳里,洪州窯瓷燒制技藝非遺傳承人甘泰之正向游客介紹洪州窯的“前世今生”。
洪州窯是“唐代六大名窯”之一,始燒于東漢,興盛于唐,窯火延續800余年,其窯址分布于現豐城市一帶,因唐代地屬洪州,故稱洪州窯。“目前‘碗泥嶺’遺址保存著可用、在用的老龍窯,窯內一次可容納燒制1000多件陶瓷。考慮到要保護古窯,我們開設了新的柴窯,一年規模化柴燒10次左右。”甘泰之說。
2019年,甘泰之與團隊成員在碗泥嶺復燒洪州窯青瓷,期間將蓮花紋與忍冬草紋相結合,刻于器皿,在保留古韻的同時,融入現代簡約、時尚的設計理念,契合大眾追求清新典雅的審美偏好。“這兩年,青瓷打開了市場,贏得很多人的喜愛。如今,我們做精不做多,注重技藝提升,努力創造更多的瓷器精品。”
隨著洪州窯碗泥嶺青瓷傳承研學基地的建立,這里還成了非遺文化傳播的新陣地,每年有超2萬人來此開展各類研學活動,其中幼兒、青少年群體居多。研學期間,大家在制瓷師傅的指導下,和泥、做坯、繪圖等,體驗洪州窯青瓷制作技藝,感受青瓷獨有的清幽雅韻,在心里種下熱愛非遺、傳承非遺的種子。
不止于碗泥嶺,洪州窯的復興窯火已在豐城多處重燃,接續新時代的文化脈絡。近年來,豐城大力推進洪州窯陶瓷文化振興工作,印發實施方案,開展洪州窯的研究探底,努力傳承洪州窯文化與技藝,同時推進洪州窯產業化,擴展市場、擴大產值,讓洪州窯加快進入尋常百姓家。
“豐城的瓷土不僅儲量豐富,其所含的元素更是廣泛多樣,這意味著,除了能燒出代表性的青瓷外,還能燒出不少于100種釉色,這是洪州窯產業化的基礎。”洪州窯青瓷燒制技藝首席傳承人張華青說。
2023年11月,豐城市在劍邑文化博覽園創建洪州窯復興基地,打造洪州窯展示中心、燒制中心、產學研中心、青釉研制中心等,全面梳理洪州窯文化脈絡,培育一批本土傳承人,推動洪州窯產品開發與產業發展。目前,該基地由豐城市文旅教育投資有限公司運營,聘請張華青進行專業指導。
走進洪州窯產學研中心,豐城中等專業學校學生正在和泥、拉坯、利坯。“我一直對制瓷比較感興趣,正好學校與洪州窯復興基地共建,我在這里學了快一年,今年6月份畢業后打算繼續留下來,學好這門手藝。”學生李海洋說。與產學研中心相鄰的是燒制中心,在這里,烤花、壓坯、燒窯工藝不再局限于傳統方式,而是巧妙地融合了現代化設備和技術手段。
近兩年,以收集的洪州窯原始件作為釉色制作依據,張華青帶領團隊人員采集土質,復燒洪州窯各時期釉色,目前已成功燒制出50多種釉色,產品類型豐富多元,將通過直播間、體驗課、定制化服務等形式對接市場,讓洪州窯瓷器走進千家萬戶。
“每一種釉色都是有源頭的,這與當時人們的審美取向和哲學思想有關。各種釉色又可以通過調整釉料配方和燒制技藝,衍生出更加豐富的色彩,所以說,洪州窯有無限可能。”張華青表示,當洪州窯文化開始賦能經濟,古老窯火必將在新時代綻放出耀眼光芒。(豐城市網信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