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農村基層干部廉潔履行職責規定》指出,農村基層干部廉潔履行職責應當做到“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求真務實、勇于擔當,提高為民服務本領”。作風實,風氣正,方能聚民心,興鄉村。基層黨組織須教育引導農村基層干部廉潔務實,讓好作風在“泥土地”扎根生長,以優良作風書寫鄉村全面振興的嶄新篇章。
“基層干部離群眾最近,群眾看我們黨,首先就看基層干部。”農村基層干部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直接關系著黨和政府在群眾心中的形象。村口板凳上的家長里短,是群眾觀察干部作風的“放大鏡”;田間地頭的攻堅足跡,是檢驗干部擔當的“試金石”。從危房改造到產業幫扶,從矛盾調解到環境整治,農村干部的每一次走訪、每一項決策,都在無聲中塑造著群眾對黨的認知。基層黨組織要扎實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組織干部原原本本學、逐條逐項悟,做到對紀律規矩心中有數、執行有力。引導基層干部以身作則作表率、躬身力行強作風,自覺維護黨的好形象,讓群眾更直觀地看到黨自我革新、自我凈化的決心與行動,讓黨的執政根基在基層沃土中愈發堅實。
干部作風好不好,群眾最有發言權。遇到急難險重任務時,能否第一時間沖在一線;面對群眾訴求時,能否換位思考耐心傾聽;落實惠民政策時,能否做到公平公正不偏不倚。看一名基層干部作風是否優良,就要看他心里是不是時刻裝著群眾,行動上是不是處處為了群眾。基層黨組織要以群眾滿意度為標尺,于村務公開欄細致公示、在群眾監督下坦蕩履職,鼓勵群眾成為農村治理的參與者、村務決策的見證者,多維度、全方位對農村基層干部“把脈”“打分”。把農民群眾反映強烈、矛盾集中的高頻問題作為作風建設的重點領域,聚焦低保評定、土地征收、惠民政策落實等重要敏感事務,做到群眾需求“秒響應”、辦理進度“全公開”,在快辦快結中詮釋為民作為,在立行立改中彰顯扎實作風,讓好作風成為基層干部最鮮明的標識。
作風正方能事業興。基層干部作風的改進,最終體現在實干中,體現在干事創業的成效上。《農村基層干部廉潔履行職責規定》的印發和施行,規定了行為規范、管理監督和責任追究,清晰地劃出了“紅線”,標明了“禁區”,目的不是束縛農村基層干部手腳,而是為干部更好地履職盡責、行使權力打好基礎、指明方向。基層黨組織不僅要加強教育引導,讓干部把守紀律、講規矩落實到具體行動中,也要旗幟鮮明為擔當者擔當、為干事者撐腰,引導干部在安全線內放手干事、干凈干事,敢于啃下鄉村工程建設、矛盾糾紛化解等“硬骨頭”,大膽探索適合本村發展的特色產業和路徑,確保在村集體經濟增收、民生福祉提升、生態環境優化等重點工作中取得實效,努力干出成果,干出威信,干出好風氣,用實實在在的工作成績成效為抓好作風建設作注解。(作者:周璐潔、吳郡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