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思踐悟】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新時代新征程,我們對創新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緊迫。作為人才第一資源、科技第一生產力、創新第一動力重要結合點的高校,應立足自身發展層次和發展水平,相應地承擔起學術型、應用型、復合型等不同類型創新人才的培養職責。對于地方高校而言,應深入發掘自身及所在地區資源稟賦,科學定位、系統謀劃、改革創新,因地制宜培養大批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所急需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客觀要求。在整個生產力系統中,勞動者是最重要、最活躍的起主導作用的因素,其接受教育的程度和水平直接決定生產力能級的躍升。當前,發展新質生產力所需要的國家戰略人才不僅包括以大師、戰略科學家等為代表的前沿性學術型創新人才,也包括以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等為代表的應用型創新人才,他們共同構成一個整體生態型的拔尖創新人才體系??梢?,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培養源源不斷的應用型創新人才,對于發展新質生產力有著重要的戰略支點價值和功能。
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是助推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迫切要求。當前,地方政府治理面臨的核心任務是以科技創新為先導,推動教育鏈、創新鏈、人才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助推區域經濟轉型升級。從內在邏輯上分析,創新是核心,科技是主導,人才是關鍵,教育是基礎,高校是主力,諸多要素構成一個完整的鏈條。地方高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主體,其數量和學生人數在高等教育體系中占比均超過90%,在省級高等教育發展格局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助力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是地方高校的重要使命。
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推進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內在要求。當前,我國高等教育進入了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新階段,能否培養出契合時代發展需求的大批應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實現轉型發展、脫穎而出的重要標識。外在發展環境的變化,倒逼地方高校必須以提升核心競爭力為導向,立足國情、省情和校情,更新發展思路,凝聚發展優勢,更加主動服務國家戰略需要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加快調整學科專業和人才培養布局,著力形成學科圍繞產業轉、專業支撐需求走的發展格局,促進時代所需的應用型人才競相涌現。
培養應用型人才是一項系統工程。地方高校應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深化胸懷國之大者的價值導向,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立足區域產業、區域人才和特色學科等優勢與特色,有選擇、有先后、有重點,因地制宜地找準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著力點,自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富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發揮區域產業優勢。分類推進高校改革發展、引導高校在不同領域不同賽道發揮優勢和辦出特色,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向。中共中央、國務院2025年1月印發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指出,“統籌中央部門所屬高校和地方高校發展”。與中央部門所屬高校相比,地方高校由于同行業部門、區域政府和企業的天然聯系,更加強調以立足區域、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形成了與區域發展利益攸關、同頻共振的辦學特色。實踐證明,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是地方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新征程上,地方高校應扎根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真實需求,聚焦區域新興產業發展布局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深化與區域內主導產業中的龍頭企業或產業鏈鏈主企業合作,舉全校之力高品質建設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國家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等,積極構建產教融合、科教融匯、開放融通的應用型人才協同培養的新模式、新機制。
發揮區域人才優勢。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校企深度融合和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一方面,樹立人才培養大協同觀。培養應用型人才不是地方高校“閉門造車”,而是要與政府、科技、產業等深度融合、協同育人。地方政府應整合各方資源,以區域內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面臨的痛點和難點問題為任務牽引,調動區域龍頭企業、科研院所協同高校,組織高端科研平臺、龍頭骨干企業的高層次技術研發人員與高校教師組建師資團隊,指導和帶領學生共同開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另一方面,深化有組織育人。近年來,在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戰略引領下,眾多地方高校成立科教融合學院、產教融合學院、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等機構,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推進為指引,進一步打通教育與科技、人才、產業邊界,推動教育鏈、創新鏈、人才鏈與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核心的產業鏈協同發展、深度耦合,著力培養支撐和引領產業發展需求的應用型拔尖創新人才,已經取得一定成效。
發揮特色學科優勢。采用非均衡的發展戰略,堅持錯位發展、優勢發展和特色發展,有所為、有所不為,有先為、有后為,選擇性地追求卓越,是在競爭日趨激烈、資源相對不足的態勢下,每一個想有所作為的地方高校行之有效的理性選擇。實踐中,可以以一流學科建設為主線,圍繞一流學科引育人才、培養應用型拔尖創新人才,從而實現學科、人才和科研的集中投入和有效集聚。同時,率先在一些強勢學科、特色學科進行應用型人才培養試點,待條件成熟時再在全校范圍內大規模推廣,從而有助于減少改革阻力和提高政策成效,最終探索到一條適合人才培養的發展新路。
(作者:於建明,系浙江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嘉興大學副校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