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曾在《之江新語》發表過一篇題為《要“干事”,更要“干凈”》的文章,文中談到,領導干部更要懷著強烈的責任感認真干事,懷著如臨如履的心態保持干凈。這一論述告訴我們,既要在遵規守紀中筑牢底線,也要在擔當作為中彰顯初心。當前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黨員干部唯有做到干凈干事,以學習教育夯實作風之基,才能在新征程上立得住、行得穩、干得好。
日常工作中,少數干部存在兩種極端,或以“干凈”為由消極避責,把“不干事就不出事”當作“護身符”;或因“干事”心切突破底線,將紀律規矩拋諸腦后。這種認知偏差的根源,在于未能真正理解“干凈”與“干事”的共生關系。“干事”與“干凈”辯證統一,相互促進,如同車之兩輪、鳥之雙翼,缺一不可。干凈是干事的前提,失去紀律約束的“干事”終將誤入歧途;干事是干凈的價值,離開擔當作為的“干凈”不過是消極自保。
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的推進歷程,便是生動注腳。從“垃圾圍村”到“和美鄉村”,正是無數黨員干部在嚴守廉潔底線的同時主動作為,才成就了這一改寫千萬鄉村命運的工程。紀律不是“枷鎖”而是“安全帶”,它為干事創業劃定“安全區”,唯有處理好干凈與干事的關系,才能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在行動上知行合一。
作風建設既要靠自律,也要靠他律,需構建“正負雙向”的制度體系。一方面,要以“負面清單”劃出紅線,通過常態化開展黨規黨紀學習、典型案例警示教育,讓干部知敬畏、存戒懼,明白“什么不能干”;另一方面,要以“正面清單”激勵擔當,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為改革者護航、為實干者撐腰。制度的精準滴灌,讓干部既能在紀律框架內放開手腳,又能在干事創業中守住底線,真正實現“嚴管”與“厚愛”的統一。
黨員教育的最終落腳點,是將“干凈”“干事”轉化為服務群眾的實效。當前,全黨正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黨員干部既要在理論學習中筑牢“不想腐”的思想自覺,更要在實踐中錘煉“能干事”的過硬本領。真正的作風建設,從來不是坐而論道,而是起而行之;真正的擔當作為,必須把“群眾滿不滿意”作為第一標準。黨員干部要主動下沉一線,在基層治理中敢接“燙手山芋”,在服務群眾中愿當“熱鍋螞蟻”,既要做到“干事”過程干干凈凈、“干事”結果明明白白,更要讓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成效。(作者:陸泱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