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感器埋入地里,連續、適時監控土地回溫和土壤墑情,達到‘五厘米土層,連續五天溫度五度’播種標準,及時開播。”4月11日上午,黑龍江省集賢縣抓住區域升溫快、墑情好優勢,播下超過38萬畝大豆的第一粒種子。
今年春耕,集賢縣在穩定播種面積的同時,在全縣推廣糧油作物高產高效模式,依托“三五早播”技術,比往年提前十天播種。結合“水肥一體化”等新型田間管理技術,預計促進增收10%。
當天上午,在集賢縣永勝農機合作社大豆田里,十六行吸氣式精密播種機在無人駕駛大馬力機車牽引下,正在肥沃的黑土地上試機。返鄉大學生劉子豪站在地頭,通過北斗導航系統,用平板下達著一個個指令。“播種機傳感器信號正常,肥、種釋放均勻,株距12.5厘米,機器狀態良好,可以播種。”劉子豪朝著田埂上的一個身影喊道。國家級示范社——永勝農機合作社理事長劉明坤,這位與土地打了半輩子交道的“新農人”,揮了揮手發出了“開播”的號令。
話音引動了機器的轟鳴,指令通過無線信號迅速抵達地頭四套播種設備:肥料深施、精量點種、覆土鎮壓。新型技術支撐、數據即時控制下的大豆播種全面開啟。同時,一架無人機掠過大豆田上方,機翼下的高清攝像頭和多光譜傳感器如同銳利的鷹眼,將這片大豆田的墑情、地溫、坡度等轉化為一幅幅動態的數字地圖。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集賢縣以“科技強農、綠色轉型、全鏈融合”為主線,打破傳統春耕模式,一幅“藏糧于技、數智賦能、產業共生”的現代化農業圖景正徐徐展開。
集賢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陳銳介紹,截至目前,科學部署的十余臺田間物聯網監測設備,將通過傳感器采集各類田間數據,為大型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精準作業提供數據支撐,春耕生產從“經驗驅動”全面轉向“數據驅動”。今年預計全縣播種大豆38.89萬畝,全面應用新型種植技術,用數據種地,用科技奪高產,大豆產量有望提升10%,在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中貢獻集賢力量。(楊昕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