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莊村有著厚重的紅色資源,是《團結就是力量》的誕生地。國網河北電力公司(以下簡稱河北電力)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創新開展系列實踐探索,以電網升級促進產業興旺、光伏發電助推百姓富裕、零碳綠電建設美麗鄉村,“電”亮老區鄉村全面振興之路。
西柏坡北莊村口牌樓。
溯源——北莊紅色基因
北莊村位于西柏坡鎮中部,距中共中央舊址800米。抗日戰爭打響后,北莊村全民抗戰、傾盡全力,成為遠近聞名的“抗日模范村”。1943年春,為響應延安文藝座談會“文藝工作者必須到群眾中去、到火熱的斗爭中去”的號召,西北戰地服務團文藝工作者牧虹和盧肅來到了北莊村,以當地軍民團結斗爭的實踐為藍本創作出了歌曲《團結就是力量》,在黎明前最黑暗的階段,這首歌凝聚力抗日軍民的斗志豪情,成為中華民族團結抗戰的最強音。解放戰爭后期,北莊村先后成為中央宣傳部、中央機要處、中央青委等機關所在地。
傳承——“電”亮老區鄉村全面振興之路
河北電力深入貫徹中央關于傳承紅色基因決策部署,緊密圍繞國家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部署要求,賡續紅色血脈,發揮電力行業優勢,服務好老區鄉村全面振興。
20世紀80年代,北莊村通電,但電壓不穩定。為改善供電質量,河北電力對北莊村進行了兩輪大規模電網改造。2000年,北莊村進行第一次電網升級改造。2004年,35千伏西柏坡變電站建成投運,從根本上解決了北莊村的電源問題。2012年,35千伏西柏坡變電站增容擴建完成,升級為2臺2萬千伏安主變,更新改造全村低壓線路及接戶線。2016年,全村低壓線路絕緣化改造完成。河北電力還在該區域建設全景智能系統、矩陣式儲能微網,打造智慧臺區3個,2018年升級改造10千伏線路3條,戶均容量達到8.8千瓦,整改低壓線路4.8公里,安裝電纜分支箱18個,更換電表箱66個,整村實現“煤改電”。北莊村農村配網得到全面升級,供電可靠性大幅提升。
可靠供電助力北莊村產業優化。河北電力協助“全電民宿”改造,當天勘查當天接電,修飾線路外觀以保留古風古貌。推動“全電大棚”建設,幫助村民改造蔬菜大棚,實現智能溫控和自動灌溉,提升農業效率。
河北電力積極籌措建設資金,大力實施光伏項目,實施“新能源+儲能”發展模式,實現全時段零碳供能。積極探索“政府主導、政企農三方合作共贏”的能源互聯網建設運營模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北莊村分布式光伏建設。由社會企業出資,在每戶屋頂均安裝分布式光伏,共計106戶,總容量835.125千瓦,累加原有的5戶100千瓦,共計并入光伏935.125千瓦。供電公司新建1臺630千伏安箱變,布置3座儲能裝置,總容量1200千瓦時。項目投運后,年利用小時數約1200小時,可增加村民年收益36萬元,惠及3130人,助力革命老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北莊村家家戶戶屋頂上安裝的藍色光伏板。
河北電力還打通光伏并網“最后一公里”,提供“一條龍”服務保障,確保光伏電站穩定運行。在此基礎上,率先打造北莊“零碳”綠電示范村,構建光儲一體微電網,實現全時段零碳供能。北莊村清潔能源電量占比達100%,年增發電量約79.3萬千瓦時,折減二氧化碳排放79.11噸。
隨著用能全電化,北莊村初步形成“零碳綠電”能源消費體系,為鄉村全面振興和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國網河北電力黨校培訓中心 李嬌 田青 孫東如 吳麗娜 李先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