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治理得好,群眾的幸福底色就足。山西省呂梁市石樓縣以黨建為引領,持續深化“五有”小區建設,全面推進小區黨支部實體化運行,將城市基層黨建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治理效能,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黨支部建在小區上。在全縣24個小區全部成立實體化黨支部,設立“書記(由社區下派)+副書記/委員(居民黨員)”的“雙軌制”班子,選拔退休黨員干部、社區工作者或熱心黨員擔任樓棟負責人,精心織密“鄉鎮(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單元黨員中心戶—居民”的基層組織體系,確保黨的組織和工作在小區里無死角、全覆蓋。
建強陣地聚人氣。組建工作小組,深入各小區進行實地調研,整合現有的國有或集體場所,通過“新建+掛牌”兩種方式,實現了全縣24個小區黨群服務站全覆蓋。各小區黨支部發揮黨群服務站陣地堡壘作用,開展“黨群陣地@你”活動,探索形成“黨委組織策劃、黨支部具體實施、報到單位共建、黨員干部帶頭服務、全員組織參與”的服務供給機制,形成53個共建項目,開展健康義診、插花、剪紙、反詐宣傳等活動100余次。
探索治理新路徑。打造“社區周到”服務品牌。在所有小區推行“三巡三訪”制度,把包聯黨員、小區黨員以及志愿者按照區域分組排班,每日巡查排除樓棟安全隱患、每周巡查清理公共區域環境衛生死角、每月巡查了解社區內商鋪住戶意愿需求。同時,每月定期開展網格員走訪重點戶、“兩委”成員家訪特殊群體、小區黨支部書記主任約訪矛盾對象,及時化解居民住戶中間小摩擦、小問題,切實提升社區小區居民滿意度與幸福感。
服務群眾零距離。以基礎服務為基,以全齡友好為擎,創新推出“銀齡課堂”,開設智能手機使用、健康養生等課程,提升老年居民幸福感、歸屬感;創新打造“周末學堂”,黨員教師義務輔導,讓社區兒童學無憂;開發“惠民服務日歷”,每月5日為“鄰里幫幫日”、15日為“書記接待日”、25日為“志愿服務日”;創新“共享工具屋”“舊物置換角”等微服務載體,促進資源循環利用,有效提升了小區治理水平和居民的幸福感。(譚軒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