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不耕,秋無獲。正值春耕大忙,當犁鏵破開凍土,蟄伏的不僅是種子,更有一茬茬扎根大地的青春力量。在春耕的時序里,青年干部唯有以思想的深耕破除認知板結,以實踐的沃土滋養能力根系,以創新的雨露澆灌智慧田野,方能在這片土地上收獲屬于新時代的青春稼穡。
優選“思想良種”,以理想信念破認知板結。“一粒良種,千粒好糧”,如同春耕前需精選良種,青年干部要將黨的創新理論深埋心田,以理論武裝培厚思想土層。面對“思想雜質”,青年干部要善用“種子處理技術”,通過“三浸三曬”深化理論學習——浸透原著原文的真理養分,曬除碎片化學習的浮躁心態;浸透榜樣教育的奮斗激情,曬除“多干多錯,不做不錯”的認知迷霧;浸透調查研究的行動智慧,曬除“躺平”“佛系”的思維惰性。
深耕“實踐沃野”,淬風雨歷練強能力枝干。幼苗的茁壯離不開倒春寒的考驗,青年干部當如麥苗般主動擁抱寒潮,奔赴基層一線,在鄉村全面振興主戰場破解土地流轉、產業融合等難題。面對“水土不服”的困境,青年干部要學會用方言俚語解讀政策,把“產業融合”變成村民口中的“種地也能搞旅游”;學會用“地頭議事機制”凝聚共識,將矛盾糾紛轉化為制度創新的契機,從而掌握“農家肥”式的基層工作智慧,在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中發展穩固根基。
滴灌“創新活水”,育新質思維拓智慧根系。當物聯網傳感器在麥田編織數據經緯,當AI算法分析精準開具作物生長“處方”,新時代的春耕備耕早已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農事操作。青年干部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生力軍,肩負著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的重大使命。一方面,要時刻關注科技創新新進展,主動成為科技創新與農業農村發展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借助科技創新的力量,為農業農村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活力;另一方面,要將創新意識融入日常工作中,以創新為驅動,積極探索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徑,不斷提升工作效率和質量,在新時代的浪潮中勇立潮頭,用青春的智慧和力量為基層治理添磚加瓦,書寫屬于新時代青年的壯麗篇章。
(作者:李夢穎,浙江省嘉興市鳳橋鎮三星村選調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