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固本,則社稷安泰;農事豐盈,則國運昌隆;農桑興盛,則天下承平。中華文明五千年演進歷程中,農業始終是立國之根基,鄉村全面振興戰略對黨員干部提出了更為深刻的能力要求。作為新時代的領航者,黨員干部當以鴻鵠之志、磐石之堅,在廣袤鄉村大地上書寫振興華章。
實干擔當。鄉村全面振興絕非紙上丹青,須以釘釘子精神深耕細作。黨員干部當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謀長遠,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抓落實。既需立足阡陌田疇謀劃發展路徑,更應俯身柴門院落實干舉措。唯有將政策春風化作潤澤民心的甘霖,讓每個振興舉措都扎根鄉土、惠及民生,方能構筑起鄉村全面振興的堅實根基。
產業革新。產業發展如活水之源,唯有源頭活水不斷,鄉村全面振興方能行穩致遠。黨員干部當以系統思維擘畫產業藍圖:既要夯實傳統農業根基,推動生產標準化、產品品牌化;更需拓展“三生融合”新維度,培育農旅融合、電商賦能等新興業態。通過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讓土地煥發新生機,使農民分享產業鏈增值紅利,真正實現“產業強、農民富、鄉村美”的良性循環。
人才匯聚。鄉村全面振興本質上是人才振興的攻堅戰。破解“空心化”困局,需構建“鳳還巢”機制:既要厚植鄉土人才沃土,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亦需筑巢引鳳,以政策虹吸效應引導新鄉賢、技術人才、創業精英返鄉興業。通過構建“引育用留”全鏈條人才生態,讓智慧之泉涌流鄉野,使創新之火燎原阡陌。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鄉村全面振興既承載著千年農耕文明的傳承使命,更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重任。黨員干部當以“朝受命、夕飲冰”的緊迫感,“晝無為、夜難寐”的責任感,在希望的田野上精耕細作。惟其如此,方能繪就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全面振興時代畫卷,奏響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壯麗樂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