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級權力與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是群眾關注度高、感觸深的公權力。村級權力運行不規范、監督不到位、決策隨意性大等問題不僅影響和啃噬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還會制約鄉村全面振興的進程。監督規范村級權力運行,既是營造鄉村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推動基層治理的主要抓手,更是確保惠民政策落地、維護群眾利益的紀律保障。
厘清權責邊界,將村級權力“亮曬”出來。讓權力在陽光下規范運行,是防范“微腐敗”的“第一道防線”。要積極會同組織、財政、農業農村、社保、民政等職能部門,對村級權力事項進行全面梳理、分類,制定村級權力清單、干部履職清單、村“兩委”干部履職負面清單,明晰“可為”范疇和“不可為”邊界,并保持動態更新,讓干部時刻知道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防止權力跑偏,做到“清單之外無權力”。同時,借助“基層小微權力一點通”平臺,將村里大事小情進行常態化公開,不僅讓群眾知道辦事找誰辦、怎么辦,還能同步監督村干部履職盡責,讓村級權力在監督中規范運行。
推動監督下沉,將村級權力“約束”起來。對村級權力的監督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軟,群眾監督太難”的困境,推動監督下沉,是破解這一困境的一個有力舉措。縱向上,將日常監督延伸到群眾“觸手可及”的地方,通過一線走訪、拓寬信訪渠道等方式,向群眾全面收集違紀違法問題線索,讓違紀違法者沒有了空間,也讓妄圖腐敗者斷了念頭。橫向上加強與涉農部門的協同監督,多維度、全方位收集村級權力運行中存在的各類問題,有的放矢制定監督方案,通過嵌入式、點穴式等一線監督方式,實現權力尋租“零空間”,真正讓村級權力用來為群眾服務。
用好制度戒尺,將村級權力“規范”起來。面對村級權力邊界模糊、監督乏力等痛點,必須以制度創新扎緊權力籠子。用好“三重一大”集體決策、“三資”管理、“四議兩公開”等制度,著力對村干部用權進行規制,讓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等形成基本相互制衡、相對閉環的行權路徑,為村級權力運行豎起紀律屏障,重拳出擊形成高壓態勢,讓村級權力貪腐無所遁形。此外,還需從建立常態化村干部廉政教育機制入手,通過深入開展黨紀法規宣講進農村、通報曝光村干部違法案例等工作,引導村干部把紀律規矩立起來,守住廉潔底線。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再小的權力也要關進制度的籠子,要不斷完善村級權力監督體系,規范村級權力運行,讓基層黨員干部時刻感受到監督就在身邊,以“廉動力”促進基層治理取得新成效。(丘北縣紀委監委 王靈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