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風起又清明,前不久,身在世界各地的華僑華人或跨越山海返鄉(xiāng)祭掃,或遙望故園云端寄思,紛紛以不同方式表達對故土的眷戀、對先人的追思。
在陜西黃陵參加乙巳(2025)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后,與僑胞代表共植橋山柏,菲律賓中國商會常務副會長柯智超說,“對中華民族的根脈傳承從未忘懷”;新加坡海南協(xié)會理事長陳學漢,近30年來幾乎每年清明都會回海南文昌陳氏祖祠祭祖,他說,“希望孩子們也常懷感恩敬祖之心”;約2000名馬來西亞各界人士齊聚“乙巳年馬來西亞華僑華人恭拜軒轅黃帝大典”,“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諧”的大字格外醒目……這些跨越時空的活動,不僅是對“慎終追遠”文化傳統(tǒng)的賡續(xù),更映照著華夏兒女同根同祖、血脈相連,凝聚起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身份認同和情感歸屬。
樹高千尺不忘根。正如許多僑胞所說,“炎黃子孫無論走到哪里,都不能忘了自己的根。”還有許多僑胞帶著年輕的僑二代、僑三代回鄉(xiāng)祭祖、追思先輩,這不僅是對逝者的緬懷,更是與家族歷史、中華文化的深刻連接,是對中華文化基因的傳承。
團結統(tǒng)一的中華民族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魂。廣大華僑華人在尋根拜祖、慎終追遠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中華兒女一家親”的情感共識,也讓一代代僑胞更加牢記自己的根與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