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大學》有云,“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黨員干部的家風,不僅關系到自己的家庭,還關系到黨風政風。在全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學習教育之際,黨員干部的清廉家風建設恰似一泓清泉,既能滌蕩心靈塵埃,更能滋養(yǎng)整個社會的文明根系。新征程上,培育廉潔家風已成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切口,要讓崇廉尚潔的種子在千家萬戶生根發(fā)芽。
清廉家風從來不是抽象的道德說教,而是流淌在生活細節(jié)里的精神密碼。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方志敏烈士的《清貧》手稿穿越時空,向后人訴說著共產黨人的精神品格。同樣,焦裕祿“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的家訓,谷文昌“清白持家、簡樸本分”的家風,如同不滅的火種,照亮了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
家風建設是一項長期、系統(tǒng)工程。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要從本源上厘清權力來自哪里,在“為誰執(zhí)政、為誰用權、為誰謀利”等根本問題上堅定立場、堅守初心,切實肩負起從嚴治家、廉潔齊家之責,用良好家風引領黨風、政風向上向善,要從自身做起,樹立正確權力觀,始終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帶頭自律守正、奉公守法。要嚴以治家,堅持凈化自己和家人的朋友圈,時時關注、時時囑咐,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偏差,嚴格管教親屬子女,督促家人牢固樹立勤儉樸素、自食其力的正確觀念,讓親情有底線、有原則,形成風清氣正的良好家風,將腐敗拒之門外。
家風建設還需構建多維立體的協(xié)作體系。各地要深入挖掘文化資源,用革命文化鍛造公而忘私的品格,用先進文化培育清正廉潔的土壤,用傳統(tǒng)文化滋養(yǎng)克己奉公的精神。要貼近百姓生活,從家訓傳承、風物故事中汲取養(yǎng)分,讓廉潔教育更接地氣。比如,建立家庭廉政檔案,將家風納入干部考核,定期開展“家訪察廉”,讓組織關懷走出辦公室,在日常點滴中傳遞清風正氣,用家常話講好廉政典故。當制度約束與情感溫度相融,當清廉教育融入柴米油鹽,化作觸手可及的生活指南,廉潔教育才能真正落地生根,良好家風才能代代相傳。
家風正則黨風清,黨風清則政風明。當清廉家風真正成為黨員干部的生活方式,我們的作風建設才能獲得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要把樹立好家風、傳承好家教、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作為家庭生活的重要方面,讓每個家庭都成為廉潔的港灣,讓每盞家燈都照亮清正的道路。(作者:唐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