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態好,人心就順、正氣就足。涵養政治生態絕非朝夕之功,必須摒棄“頭痛醫頭”的應急思維,堅持系統治理理念,以剛性的規矩劃界、以正向的導向清淤、以嚴密的監督防腐,持續推動政治生態向上向好。
立規矩劃方圓。紀律規矩之于政治生態,恰似河床之于江海。沒有堅固的堤岸約束,再充沛的水流終將潰散渾濁。要強化“制度治本”思維,既用黨章黨規標定可為與不可為的“紅線”,更通過完善政治生活準則、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清單,讓制度長出牙齒、煥發威力。要防止“柔性執行”稀釋制度約束力,把紀律建設化為政治文化的基因密碼,使遵規守矩從外部約束升華為價值認同,實現“破潛規則立明規矩、化軟約束為硬屏障”的質變。各級黨組織既要做鐵紀的捍衛者,更要當規矩的布道者,通過常態化的黨性淬煉、警示教育和政治體檢,讓黨員干部心中有界、行事有度,自覺以清明個體匯成生態整體。
樹導向浚源頭。政治生態的凈化,歸根到底是人心向背的較量。要樹立正確用人導向,構建“察德辨才”的多維坐標。既觀其在大事難事中的擔當成色,也察其在急流暗涌前的政治定力;既看其貫徹決策部署的執行效率,更探其服務群眾需求的赤子之心。選人用人不僅要明確“能上”的標準,更要疏通“能下”的渠道,建立干部能進能退、職務能上能下的“動態調節機制”,樹立“功在平時、效在長遠”的考核標尺,通過政治生態的“活水循環”激蕩擔當作為的澎湃動能。
扎籬笆密管網。構建全方位監督格局,既要在空間維度覆蓋權力運行的每個環節,確保決策用權全程留痕、步步可溯;也要在時間維度延伸監管鏈條,推動監督觸角從“在任行為”前移至“任前積累”、后延到“離任回溯”,形成立體化監督格局。要加大對貫徹落實上級決策部署、主體責任落實、權力規范運行、作風建設等方面的監督,以長效促長治。搭建政治生態監測評估系統,既能動態捕捉、量化分析廉潔風險、作風效能等核心指標,又能智能預警異常波動,將監督關口從被動查腐前移至主動防腐。要強化監督成果的轉化運用,建立問題整改、制度修補、文化涵養的聯動機制,真正實現“查處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云南省昆明市五華區紀委監委 胡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