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德勒!”9日上午,西藏自治區比如縣人民醫院門診前擠滿了當地居民,因為這里來了一群浙江鄞州的醫療專家,帶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暖心義診。
圖為寧波市第六醫院專家團與比如縣人民醫院醫務人員合影
比如縣位于西藏自治區那曲市東部,平均海拔4000米,全年平均氣溫2.2℃。寧波市第六醫院專家團隊克服嚴重的高原反應來到比如縣,準備在自己擅長的骨科領域,做好當地群眾的健康守門人。
當天一大早,不少群眾就早早地等候在比如縣人民醫院門診前。寧波市第六醫院6名專家下車后,馬不停蹄地開始義診。在現場看到,藏族同胞拿著自己的CT影像片將義診場地圍得水泄不通。
“這個要盡快手術治療。”在義診現場,寧波市第六醫院脊柱外科首席專家馬維虎在為一名重度脊柱側彎的藏族女孩診療后,著急地通過當地醫生告知其父母,“否則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心肺功能等。”
當天,馬維虎接診了10多個和這位藏族女孩一樣的脊柱側彎患者,他們都留下了自己的聯系方式,并希望能夠進行手術。在現場,還有不少因勞作導致關節受傷的群眾,他們中有不少人在自己完成診療后,趕緊回家將自己的親人也帶到義診現場,希望鄞州來的專家能幫助他們解除病痛。
“一上午,我問診了30多個患者,其中有手術指征的就有20人。”寧波市第六醫院關節外科首席專家狄正林說道,“這些患者都已進行了登記,未來我們援藏的醫生駐點后,他們會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
在現場,還有一位藏族女士十分幸運地預約到了第二天的手術。她因為小腳趾外翻導致行走困難,在家人的攙扶下找到正在義診的寧波市第六醫院名譽院長、首席專家陳宏。“我不想錯過這次機會,請醫生盡快給我做手術,我不想再等了。”這位女士通過當地醫生表達了自己強烈的手術愿望。
寧波市第六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王欣介紹道,今年1月,在第十批寧波援藏工作組的溝通和協調下,醫院與比如縣人民醫院簽訂了骨科相關疾病對口幫扶協議,并將依托自身在骨科相關醫學領域的領先技術與優質資源,借助“牽手工程”項目為比如縣人民醫院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持和服務。今年開始,寧波市第六醫院每年派出2名專家,駐點比如縣開展為期4個月的門診、手術和帶教等工作,力爭在3年左右為比如縣建立一支專業的本土骨科醫療隊伍。
當天,2025年國家臨床中心科技志愿服務行——顯微外科標準化建設西藏行暨牽手工程西藏比如站同步開啟。國家骨科與運動康復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顯微外科項目部主任趙建文表示,通過構建“組團式”幫扶機制,聯合全國各地的專家,推動先進診療技術穿透地理屏障,將優質醫療資源向當地延伸,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三甲醫院的健康服務。
“真的很感謝鄞州的專家能夠來我們這里。”比如縣人民醫院副院長李春燕激動地說,“我們醫院因為醫療條件有限,如果想進一步診治,要前往那曲,甚至拉薩,看病十分不方便。有些患者本來是輕癥,拖著拖著就成了重癥。現在,鄞州專家來了,他們得到了精準的診斷和治療,我代表所有患者感謝鄞州專家。”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衛生健康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