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對“DeepSeek”的熱烈討論,到“算力基建”“具身智能”等新詞頻現,科技創新已然成為熱點。人才是創新的核心驅動力,能夠推動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因此,要久久為功做好人才工作。
既要拋出“橄欖枝”,也要栽下“梧桐樹”。人才工作不僅要以優惠政策打出吸引人才的“金字招牌”,也要為人才成長打造優質生態。當前,許多地區通過設立專項引才計劃、提供創業扶持資金等方式拋出“橄欖枝”,但人才的長遠發展也需要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平臺。如搭建創業孵化園、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科技研發中心等多元化平臺載體,推動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究院,組織企業與高校建立創新聯合體,為人才走出實驗室、邁向企業打通“最后一公里”。同時,要完善高層次人才交流共享機制,打破地域和行業壁壘,推動人才資源高效流動。通過這些舉措,既吸引人才“走進來”,又助力人才“扎下根”,真正實現人才與城市雙向奔赴,為創新注入持久動力。
既要栽培“大樹”,也要選育“新苗”。人才工作堅持培“樹”與育“苗”并舉,既能為當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力牽引,也能為人才“儲備庫”注入源頭活水,實現人才輩出、人盡其才。一方面,對于已經成長為行業“大樹”的頂尖人才,需要持續給予政策支持、資源傾斜和發展平臺,充分發揮其引領作用,帶動整個領域協同發展。另一方面,青年人才思想活躍、精力旺盛,作為科技創新的生力軍,在各類科研領域中嶄露頭角,展現出強大的創新潛力。然而,青年人才培養并非一蹴而就,需要著眼長遠,堅持“破四唯”與“立新標”并舉,減少人才評價中的“繁文縟節”,為其成長創造更加寬松的環境。
既要統籌規劃,也要精準“滴灌”。人才工作涉及工業、教育、醫療、科研、宣傳文化等各領域,而“引育留用”四項工作也環環相扣,這需要組織部門發揮好統籌協調作用,運用系統思維善作善成,做好整體規劃,確保全面平衡。此外,人才成長、發展和作用發揮具有個體差異、領域差異等,只有精準施策,滿足不同領域、不同層次人才的需求,才能實現人才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如在人才引育方面,需結合區域發展和產業特點,制定差異化引育政策,最大限度激發人才發展潛力??傊?,人才工作既需要宏觀層面的統籌規劃,也需要微觀層面的精細管理,只有兩者有機結合,才能實現人才作用最大化,為經濟社會發展持續提供動力。(中共江山市委組織部 徐杉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