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農村基層干部廉潔履行職責規定》,指出要“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向群眾身邊延伸,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強保障”。
干部作風是人民群眾觀察評價黨風的“晴雨表”,優良作風是贏得民心的重要保證。廣大黨員干部要始終把“群眾滿意”作為作風建設的重要標尺,以永遠在路上的執著和韌勁,推動八項規定化風成俗,在作風轉變、問題解決中切實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風建設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為人民服務。中央八項規定實施以來,正是因為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刀刃向內”的勇氣破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頑疾,用“抓鐵有痕”的韌勁整治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才贏得了民心所向,筑牢了執政根基。
作風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畢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一陣風、刮一下就停。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健全防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制度機制”,就是在推動作風建設常態化、制度化。要發揮制度的剛性約束作用,堅持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緊盯“四風”隱形變異新動向,不斷扎牢織密制度籠子,堅決防止“四風”問題反彈回潮,以好的作風振奮精神、激發斗志、樹立形象、贏得民心。
作風建設的考場在機關,答卷在基層,評判在民心。要堅持開門搞教育,把學習教育作為密切聯系群眾的實際行動,注重群眾參與,接受群眾監督,立足崗位服務群眾,把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群眾可感可及的幸福體驗。黨員干部要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深入一線開展調查研究,多坐群眾的“熱炕頭”,多聽群眾的“牢騷話”,弄清楚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形成“群眾出卷、干部答卷、人民閱卷”的良性循環。(作者:卜浙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