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雪域,乍暖還寒。在山南瓊結縣仲堆村巍峨的群山之巔,華電瓊結風電項目建設現場一派火熱。綿延6.8公里的山脊上,近200名建設者分布在最高海拔5370米的12臺風電機組樁基施工一線,緊鑼密鼓開展鋼筋綁扎、混凝土澆筑等施工;挖掘機、吊車、壓路機等大型器械來往穿梭,在裹挾著冰雪氣息的春風里勾勒出雄壯的清潔能源施工圖景。
華電瓊結風電項目建設現場
華電瓊結風電項目(一期)是自治區電力保供重點項目,總投資3.9億元,裝機規模60兆瓦,共12臺風機。項目3號風機點位海拔高度5370米,為全球在建海拔最高、西藏單機容量最大的風機。項目于2024年11月開工建設,計劃2025年投產發電。“氧氣含量只有內地平原的一半,但我們的干勁一點不少,必須高質量完成投產任務,交出能源保供的優異答卷。”華電瓊結風電項目部經理陳亮激動地說道。
瓊結風電項目施工場景,只是華電新能西藏公司項目建設的一個縮影。2025年以來,中國華電勇擔使命,以奮進之姿在雪域高原按下項目建設“加速鍵”,建立進度管控機制,統籌設備、人員、技術資源向一線傾斜,加快清潔能源項目建設,投入機械100余臺、建設者超過1000人,一季度完成投資超過2億元,以實干實績為經濟穩增長注入央企動能。
距離華電瓊結風電項目100多公里的山南曲松縣堆隨村,總投資2.7億元、裝機40兆瓦的華電堆隨風電項目正加快建設進度,8臺風機中的1號、2號、4號、6號風機完成基礎澆筑,其他工序施工有序開展。項目地處平均海拔4700米的高原地區,每道工序都充滿挑戰。該公司持續優化施工方案,務必保障質量進度雙達標。該項目計劃2025年7月全容量投產發電,比地方政府要求的時間將提前三個月左右。
華電堆龍光伏項目建設現場
在拉薩尼木縣霍德村,總投資5.4億元、裝機規模100兆瓦的華電尼木風電項目建設現場,數十臺推土機正在海拔4600—5300米的陡峭山脊上開辟道路。幾個月后,這里將矗立18臺風電機組,將呼嘯千百年的山風轉化為綠色能源造福千家萬戶。項目自2025年3月開工以來,正加快場內道路施工,風機塔筒錨栓組件全部到貨,錨板附件陸續抵達項目現場。參與建設的藏族群眾邊巴多吉駕駛著自己滿載砂石的卡車,在剛夯實的路基上顛簸前行,迫不及待地想看到風電機組的樣子:“路通了,設備就能上山,咱們的‘大風車’遲早轉起來。”
華電堆龍光伏項目升壓站施工現場
在拉薩堆龍德慶區邦村,總投資8.7億元、裝機規模200MW的華電堆龍光伏項目,是西藏裝機規模最大的構網型儲能電站。超30萬塊光伏板組成的光伏矩陣,如藍色鎧甲覆蓋大地,在雪山下熠熠生輝。升壓站內,建設者們正聚精會神地安裝和調試設備,為項目2025年5月具備投產條件精心準備著。“在這里工作,每月有7000多元收入,現在有60多個老鄉跟著我一起干。”當地藏族青年桑旦扎西在項目部組織的技能培訓中,成為光伏組件安裝工,他為自己能參與能源建設感到喜悅。從牧民到技術工人,桑旦扎西身份的轉變,反映出清潔能源發展為地方經濟帶來的促動作用。
華電堆隨風電項目建設現場
從瓊結風電的“世界屋脊攻堅”,到堆龍光伏的“藍海矩陣成型”,中國華電西藏建設者們正以群山為伴、草木為友,用一個個跳動的進度百分比、一組組攀升的施工數據、一張張藏族群眾的笑臉,在世界之巔書寫電力人牢記“國之大者”、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家國情懷。(文章來源: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
